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42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棉花抗黄萎病品种选育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棉花抗病育种中,通过病圃或重病地选择抗病单株是常规的选育方法,但其在抗黄萎病育种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抗黄萎病育种效率,促进育种进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19982002年我们在北京人工病圃,对不同抗病杂交组合和选育方法的选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双亲本均为抗(耐)品种的杂交后代群体中,以9月中旬是抗病还是感病并没有多少关联,对黄萎病抗性的选育应选群体抗病性强的株系或组合,以其丰产性为主要选育目标;只有抗与抗(或高耐)的组合中才能选出黄萎病抗性更高的株系;在抗(耐)品种中,后期无论是抗或感的单株其后代的抗病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综述了我国棉花黄萎病发生与为害损失的概况、病害消长规律与气候因素、土壤中微菌核数量的动态关系及其病原菌致病性,生理分化类型,寄主范围,致病机理与品种抗病性机制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黄萎病猖獗为害、北方棉区出现成片病株严重落叶等阻碍棉花生产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对黄萎病的基础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加速棉花抗病品种选育与有效药剂筛选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3.
在棉花抗病育种中,通过病圃或重病地选择抗病单株是常规的选育方法,但其在抗黄萎病育种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抗黄萎病育种效率,促进育种进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1998~2002年我们在北京人工病圃,对不同抗病杂交组合和选育方法的选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双亲本均为抗(耐)品种的杂交后代群体中,以9月中旬是抗病还是感病并没有多少关联,对黄萎病抗性的选育应选群体抗病性强的株系或组合,以其丰产性为主要选育目标;只有抗与抗(或高耐)的组合中才能选出黄萎病抗性更高的株系;在抗(耐)品种中,后期无论是抗或感的单株其…  相似文献   
34.
黄萎病菌毒素诱导棉花愈伤组织中POD,SOD活性和PR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棉花愈伤组织在黄萎病菌毒素诱导下,体内过氧化物酶和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病品种中POD活性的升高大且早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SOD活性随诱导时间延长而迅速下降,耐、抗病品种SOD活性的降低较慢;随着病菌毒素诱导时间的增加,在电泳凝胶透射扫描系统中愈伤组织中有数种病原相关蛋白(PR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5.
86-4号是1980年以岱61为母本,以86-1号为父本杂交,经枯、黄萎混生病圃多年连续选择育成。该品种1986、1987年参加河南省抗病品种区域试验,1987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抗病品种区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86-4号为抗黄萎、耐枯萎、早熟、适宜棉麦间套种的高产优良品种。1988年继续参加新设置的豫北棉麦间套种亚区试  相似文献   
36.
Chi基因导入对转Bt棉花抗病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几丁质酶(chitinase,Chi)基因导人国产抗虫棉GK19中,目前已选出既抗病又抗虫的棉花新株系,1999~2002年在北京对其抗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抗棉铃虫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7.
棉花黄萎菌落叶型菌系毒素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SephacrylS 200HR层析柱纯化了V991菌系毒素,经叶片针刺涂抹方法确认其致萎功能后,免疫大白兔制备了抗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对强、中、弱3种不同致病力共10个菌株的培养液进行了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具备一定生理型特异性,能够准确检出全部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可作为不同生理型划分的指标之一。用毛细管电泳、SDS PAGE和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了V991毒素的组分:在中性条件下,毒素在毛细管电泳时存在2个峰;SDS PAGE将毒素分为8条带,其中4条主带具有强烈的致萎性;Western点杂交的反应强度与相应蛋白回收带的致萎功能之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8.
为进一步探索黄萎病菌与棉花的相互作用,以感黄萎病棉花品种冀棉11为实验材料,在接种大丽轮枝菌V991 3 d后提取叶片蛋白,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研究黄萎病菌侵染后叶片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差异表达量在2倍以上的蛋白点有22个,其中上调表达的蛋白点10个,下调表达的蛋白点12个。质谱鉴定发现,上调表达的蛋白包括ATP合成酶β亚基,Ru Bis CO活化酶1,Ru Bis CO活化酶α2以及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下调表达的蛋白包括质体叶绿素AB结合蛋白,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大链以及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小链。分别对下调表达的蛋白rubisco小亚基基因(RBCS)和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上调表达的蛋白Ru Bis CO活化酶1基因(RCA1)进行荧光定量PCR,发现接种黄萎病菌后3个基因在m RNA水平与蛋白水平上的变化是一致的。通过分析推测,黄萎病菌通过与参与光合能量代谢的蛋白相互作用,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近而引起棉花叶片的萎蔫与凋零。  相似文献   
39.
浅谈棉花种质抗枯、黄萎病鉴定孙文姬,陈其瑛,马存,石磊岩,简桂良,丁之栓(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北京100094)国内外报道棉花病害有40余种,其中枯萎病和黄萎病是防治难度最大的两种病害。自50年代起陕西植保所、江苏植保所、四川棉花所、中国农科院棉花...  相似文献   
40.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是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各项研究的关键。本文以水稻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的数据为例,利用Plant MetGenMAP数据库,对水稻受病原菌侵染后基因表达量及代谢途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提供了一种利用Plant MetGenMAP数据库分析水稻基因芯片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