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2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为了解林地转化为农地对砂质土壤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自然林地、桔园和蔬菜地等3种利用方式下砂质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C)、氮(N)和磷(P)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林地开垦种植柑桔和蔬菜,表土有机碳平均分别减少了79%和67%,全氮平均分别下降了64%和31%,而土壤磷却成倍的增加。农业土壤(桔园和蔬菜地土壤)的C/N比(11~19)低于林地土壤(25~37)。土壤颗粒态有机质对土地利用变化极为敏感,在林地开垦为桔园和蔬菜地后,颗粒态有机质形式的碳(POM-C)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非颗粒态有机碳,林地、桔园和蔬菜地土壤POM-C占土壤总有机碳的平均比例分别为69.1%、41.0%和12.5%。林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主要分布在> 0.5 mm 和0.25~0.5 mm 的团聚体中;而桔园和蔬菜地土壤的有机碳和氮素主要分布在0.25~0.5 mm 和0.053~0.125 mm团聚体中。磷素主要分布在>0.5 mm 和<0.053 mm等2个粒级中。农业土壤磷素主要以HCl-P形态存在,而林业土壤的磷主要以NaOH-OP (有机磷) 和H2O-P形态存在。【结论】研究证实了由原始林地开垦转变为农业用地不利于砂质土壤有机碳和氮的积累;利用方式改变可极大地影响砂质土壤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2.
抗生素残留对农产品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抗生素药物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药物残留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潜在隐患日益突出.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的这方面研究进展,就农业生产中滥用抗生素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农用抗生素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生产系统中如何减免抗生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3.
对浙北平原农村农业磷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农田磷肥施用状况、农业磷源强度的分布、农业磷素面源污染特点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浙北平原农业磷素源强明显.作者认为控制磷的投入和养殖规模,是减少该区域农业磷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4.
源汇型景观组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农田养分迁移规律、养分释放源和养分汇的景观类型分析与调查观测,提出了利用农田系统中源、汇型景观结构组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的可能性。农业系统内部本身包含着许多养分汇型景观结构,可延长养分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减少农业系统中养分的输出。建议对某些养分流失严重的农业流域,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增加养分汇型景观面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5.
浙江省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及制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新建立的浙江省1∶5万土壤数据库,对土壤发生分类土种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亚类进行了参比,编制了土壤系统分类亚类分布图.结果表明,发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归属较为清楚,但高级单元关系较为复杂.99个土属有62个参比归属唯一,277个土种有252个参比归属唯一,通过参比将大比例尺土壤普查成果转换成系统分类体系是可行的,可以满足1∶10万的系统分类亚类制图要求.浙江省土壤参比后归属于8个土纲,以雏形土土纲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1.3%;人为土次之,占总面积的21.4%,有机土面积最小.在系统分类土纲层次,土壤区域分布规律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对指导土壤系统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省域范围的系统分类制图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6.
林地与农地转换过程中红壤有机碳、氮和磷库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比较自然林地、农地和造林地红壤表土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探讨林地开垦为农地和农地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为农地后,有机碳(特别是颗粒状有机碳)和全氮明显下降,有机碳的下降程度高于全氮,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化。自然林地土壤有机碳平均比农地土壤高出219%,土壤总氮平均比农地高出15%。而当农地退耕还林后,有机碳、氮和磷呈相反的变化。自然林地、农地和造林地土壤的平均颗粒状有机碳分别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5%,11%和47%,差异很大,大团聚体中颗粒状有机碳和有机磷的稳定性较低,最易受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表5参14  相似文献   
147.
红壤性水稻土晶态氧化铁主要为针铁矿,并伴随少量的赤铁矿.红壤性水稻土中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量明显低于其母土(红壤),而针铁矿的晶胞参数b和c则是红壤性水稻土高于其母土.红壤性水稻土中赤铁矿的铝同晶替代量和晶胞参数a则与其母土相似..据此认为红壤性水稻土中赤铁矿来源于母土;而针铁矿部分来源于母土,部分是由原有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还原产物重新结晶形成的.随着水稻土的发育,赤铁矿逐渐下降,最后消失;针铁矿则相对增加,同时针铁矿中铝替代量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8.
红壤性水稻土晶态氧化铁主要为针铁矿,并伴随少量的赤铁矿。红壤性水稻土中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量明显氏于其母土(红壤),而针铁矿的晶胞参数b和c则是红壤性水稻土高于其母土,红壤性水稻土中赤铁矿的铝同晶替代量和晶胞参数a则与其母土相似,据此认为红壤性水稻土中赤铁矿来源于母土,而针铁矿部分来源于母土,部分是由原有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还原产物重新结晶形成的,随着水稻土的发育,赤铁矿逐渐下降,最后消失,针铁矿则相  相似文献   
149.
采用Schomberg等提出的土壤氮素有效性形态分析方法,探讨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后水稻土氮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水田还是蔬菜地,土壤中氮素主要以难利用氮为主,矿质氮、易矿化氮和缓效氮的比例均较低。长期种植蔬菜后土壤全氮和难利用氮含量趋向降低,矿质氮明显增加,而易矿化氮有所下降。土壤中易矿化氮数量主要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有关,难利用氮和缓效氮含量主要受土壤全氮的影响,土壤矿质氮与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0.
为了解多类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组合应用对提高镉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产的作用,在某一镉重度污染农田进行微区试验,探讨种植镉低积累品种、全生育期淹水灌溉、碱性物质降酸、黏土矿物钝化及生理阻控(叶面肥)等5类技术联合应用在削减糙米镉积累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比较,种植镉低积累品种可降低31.23%的糙米镉含量;其他4类技术的降镉效果:碱性物质降酸>全生育期淹水灌溉>生理阻控>黏土矿物钝化;多类技术组合应用的效果明显高于单一技术,综合效果随组合技术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但多技术组合的效果不具加和性,随着应用的组合技术数量的增加,其降镉效果的增加量逐渐趋于下降。基于多技术组合应用综合效果的变化及成本的增加,在实际应用时以采用3类左右技术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