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为筛选出防除旱雀麦的土壤处理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对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药剂对旱雀麦均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其中氟噻草胺对旱雀麦活性最高ED90为68.55g a.i/hm2;其次是吡氟酰草胺ED90为107.08ga.i/hm2;砜吡草唑最低 ED90 为 140.45g a....  相似文献   
142.
本研究从青海省大通县达隆村农田采集自然感病的植物叶片中分离出真菌菌株,以藜为靶标草,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以及作物安全性评价,筛选获得1株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的生防菌DT-DYLC。结果表明,离体叶片接种DT-DYLC 7 d后,在接种处可见大量灰白色的菌丝,且于叶片反面有菌丝穿透生长,发病率为60.04%,病级达到4级。不同浓度1.20×(101~104)孢子/mL的DT-DYLC孢子悬浮液对藜的发病率达到50.35%~95.81%,病情指数为49.34~89.44,鲜重防效达到52.95%~83.25%。作物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DT-DYLC菌株孢子悬浮液对小麦、青稞、玉米、番茄和黄瓜安全。经形态学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将DT-DYLC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上述结果为该菌株下一步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对15%唑啉草脂乳油防除青稞田野燕麦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5%唑啉草脂乳油600ml/hm^2于青稞3—5叶期茎叶喷雾,防除效果达78%以上,增产达9.77%,且对青稞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4.
5%炔草酸·唑啉草脂乳油对春小麦田野燕麦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5%炔草酸·唑啉草脂乳油对春小麦田野燕麦防除试验。结果表明:5%炔草酸·唑啉草脂乳油不同制剂量于春小麦三至四叶期(野燕麦二至三叶一心期)茎叶喷雾,施药后30d,对春小麦田野燕麦的株防效为95.51%-99.69%,鲜重防效为99.37%-99.97%,施药后60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维持在97%以上,优于对照药剂和人工除草;增产效果明显,达39%以上,且对春小麦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5.
纯度对玉米群体的田间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纯度条件下郑单958品种玉米群体的田间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纯度与群体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纯度降低,株高整齐度下降,同一冠层高度透光率增加。产量与纯度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纯度每降低1%,产量下降0.6%~0.7%。  相似文献   
146.
为获得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矮秆高产花生品种,并探讨主茎高对花生植株、荚果、结实性状及主根长度等收获相关性状的影响,以16个不同亲本来源的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设计,取样调查机械收获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增产极显著品系主茎高在28.3~41.3 cm之间,平均35.68 cm,最矮品系为28.3 cm,最高41.3 cm;株型指数在1.07~1.18;果柄长度在4.0 cm左右,百仁重80~100 g,荚果长度3.0~4.5 cm,荚果直径1.3~1.7 cm,果壳厚度0.09~0.14 cm。生育期120~122 d,主茎基部直径0.5~0.8 cm;主根最适宜长度14.05 cm。因此,JD03、JD09、JD11是3个较适宜机械收获的花生品系,其增产率分别为18.96%、15.56%、14.00%, 主茎高分别为41.3 cm、29.7 cm、28.3 cm。  相似文献   
147.
为获得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应用于生产,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普通大花生品系Hz0902为母本、高油酸花生品系冀0607-1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方法,成功选育出花生新品种菏花20号[登记编号GDP花生(2019) 370129]。菏花20号百果重284. 8 g,百仁重106. 4 g,含油量57. 18%,荚果平均产量475 kg/667m~2,属高产高油品种。适宜在山东省花生产区春播和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4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多点取样调查方法,通过人为控水设置苗期干旱、苗后期至盛花期干旱、开花期干旱、正常滴灌4个处理,研究各处理花生植株发育、产量性状与3个时期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苗后期至盛花期干旱(T2)处理可减少主茎高和侧枝长,其苗后50天株型指数为1.02,开花集中在花后10~20天,有效果针率46%以上,保持了适度的总分枝数和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荚果产量与正常滴灌(CK)差异不显著;苗期干旱(T1)促进总分枝数的增加;开花期干旱(T3)减少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因此,苗后期至盛花期干旱(T2)为最优处理,有利于塑造更加直立、适宜机收的株型,且荚果产量不降低。  相似文献   
149.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在青藏高原的分布状况及环境依赖特点,对青藏高原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青藏高原不同生境土壤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共获得1 463 157条16S rRNA基因序列。各样品中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在4 344~5 764 之间。土壤样品中细菌以变形菌门(35.5%)、放线菌门(20.4%)、酸杆菌门(12.5%)、拟杆菌门(7.3%)、绿弯菌门(6.1%)和厚壁菌门(5.3%)为主,其中变形菌门最为丰富。在变形菌门中,α-变形菌纲是第一大纲,占有45.9%的OTUs,其后是γ-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Per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与钾含量对细菌群落分布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更好地防治春油菜田野燕麦杂草,在青海省农牧交错区对120 g/L烯草酮EC防除春油菜田野燕麦的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0 g/L烯草酮EC不同制剂量于野燕麦4~7叶期(春油菜4~6叶期)兑水300L/hm2茎叶喷雾,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达到74.66%~87.93%,各处理区油菜生长正常。120 g/L烯草酮EC安全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可在青海高原农牧交错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