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3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为优化不同形态氮浓度配比,提高设施栽培蔬菜营养品质,在局部无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源甘氨酸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浓度配比对小白菜生物量、根系形态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量及其营养品质受外源氮浓度组成影响差异显著(P <0.05).在高甘氨酸态氮(2500 μmol·L-1)和铵态氮(2500 μmol·L-1)、低硝态氮(250 μmol·L-1)浓度处理中,小白菜生物量最高,达94.5 mg·株-1,且小白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与生物量一致;在高甘氨酸态氮、低无机氮浓度处理中,小白菜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6.2、126、24.0 mg·kg-1,且硝酸盐含量较高无机氮处理显著降低(P <0.05).适当提高甘氨酸态氮浓度、降低无机氮(尤其是硝态氮)浓度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天丰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出稳产高产、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等特点,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稻2008020),适宜在广西、广东、福建中北部和江西、湖南、浙江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总结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协优413是由协青早A和广亲和恢复系中413组配而成的超高产新组合,它具有苗质好,长势旺,物质生长率高,耐肥抗倒,大穗高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种植均比对照组合增产显著,因而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了介绍了协优413作单季晚稻种植的生物学特性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内5优801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内香5A与中恢8015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稳产高产、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等特点,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长江流域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于20092010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研究了稻鸭种养模式(RDFS)、不养鸭种稻模式(CK1)、常规高产种稻模式(CK2)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DFS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尤其是表层土壤,分别比CK1和CK2降低了2.38%和5.38%;分蘖高峰期RDFS处理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CK1、CK2提高31.7%和4.25%;与CK1、CK2相比,RDFS处理中鸭的粪便等排泄物可分别提高土壤有机质2.04 g kg-1和1.36 g kg-1。因此,稻鸭种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与氧化还原电位,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并能比CK2减少化肥施用量。RDFS处理的平均稻谷产量比CK1增5.50%,差异达显著水准,但比CK2减4.16%,差异未达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6.
不同粮草复种方式下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种不同的粮草复种方式下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牧草与种植粮食作物比较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特别是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K和速效P含量,促进后作生长,为后季作物增产提供可能性.土壤pH值随土层增加而增加,土壤养分随土层增加而减少.经过一个复种周期,各复种方式土壤pH值稍有提高;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稍有降低,变化不大;土壤速效P和速效K含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研究稻田全天放鸭对水稻病、虫、杂草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后12和42d,共育田水稻基部飞虱、叶蝉的总量比不养鸭稻田平均减少63.8%和77.3%;稻鸭共育后10和40d,共育田杂草比不养鸭稻田平均减少50.6%和94.2%;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稻鸭共育田比不养鸭稻田分别低67.1%和52.5%。另外,稻鸭共育田的害虫天敌蜘蛛数量明显增加,比常规种稻田多1.66~2.61倍,这也显著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抑制了水稻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自1998年以来,在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和吸收日本稻田养鸭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创新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提出的一项以水田为基础、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大田畈、小群体、少饲喂的稻鸭共育生  相似文献   
19.
水稻动态株型模式及其指标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进入21世纪,水稻超高产成为国内外热门研究课题,而优良的植株形态是超高产的骨架,因此水稻理想株型研究受到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20世纪以来的水稻株型研究进展,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水稻全生育期分蘖角度变化的“散生挺立型”动态株型模式及其若干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营高TM”生态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配施绿营高生态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单施化肥)分蘖前期分蘖发生快,无效分蘖多。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各处理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使汕优63增产6.40%~953%,秀水63增产6.70%~952%,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不同配施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汕优63和秀水63生态肥配施各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合理配施生态肥可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中后期可提供较多的养分,增加灌浆期绿叶面积,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增加干物质产量和稻谷产量,而且还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