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96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48篇
  56篇
综合类   553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61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51.
猪的异嗜以拱咬圈舍地面、墙壁、栅栏,嗜食泥土、砖瓦碎片等为多见.笔者于1993年11月份临诊本县下区村谢×家一窝仔猪,见以相互斗殴、撕咬,后集中追咬一仔猪致死,争食其肉的异嗜病例,现把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2.
仔母猪阉后阴门等器官仍不萎缩问题之我见史旭升(江苏省金坛市畜牧兽医站,213200)钱荣富,王国良(金坛市城东乡畜牧兽医站)《中国兽医杂志》先后于1989年第9期、1990年第5期、1993年第6期刊登余先远同志《阉割仔猪时正确摘除生殖器官部位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3.
本文论述了对生活在海拔4000米高原上25头成年母牦牛心电图的研究结果。试验中共描记标准肢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单极胸导联(V_1、V_2、V_3、V_4),双极胸导联(CⅠ、CⅡ、CⅢ)和A-B导联等14个导联的心电图。通过对心电图各波电压、时限、波型和波向的分析,发现试验母牦牛皆为窦性心律,其中有18头呈窦性心律不齐(72%),2头有窦房结内游走性起搏点(8%),3头出现第2度房室传导阻滞(12%)。被检母牦牛的R-R间期为1.152±0.153秒,QRS综合波的平均心电轴为+59.3±54.2°。P波、QRS综合波和T波稳定而有规律的导联是A-B、V_3、V_4和CⅡ导联。在A-B导联心电图上,P波和T波皆呈正向,QRS综合波绝大多数呈rS型。在V_3、V_4和CⅢ心电图上,P波和T波皆呈负向,QRS综合波呈qR型。其余导联的QRS综合波波型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单极胸导联和A-B导联是测量牦牛心电图的优选导联。  相似文献   
154.
155.
注射大肠杆菌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产生抗菌物质的某些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1981年,作者等报道了注射大肠杆菌于滞育的柞蚕蛹诱导血淋巴产生某些抗菌物质,能抑制包括病原细菌苏芸金杆菌、粘质沙雷氏菌等10种细菌。1981年,Steiner等从大肠杆菌免疫的天蚕蛹血淋巴中分离到溶菌酶、天蚕素A及B(Cecropin A、B),对后者进行了氨基酸的一级结构分析。1981年,大森等用福尔马林钝化的大肠杆菌疫苗注射于五龄家蚕,诱导血淋巴产生  相似文献   
156.
一、昆虫抗菌肽的诱导 1974年,瑞典Boman等首先发现将大肠杆菌注射于惜古比天蚕蛹,能诱导血淋巴产生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抗菌肽。1981年,黄自然等报道注射大肠杆菌于滞育柞蚕蛹,诱导产生溶菌酶及抗菌肽。1982年,屈贤铭等分离了柞蚕抗菌肽的多个成员并分析了抗菌肽B及D的一级结构。同年,祁国荣等首次  相似文献   
157.
本文进行了细菌、菌疫苗、某些化学物质、生理盐水及超声波等刺激诱导柞蚕,Anther-eae pernyi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初步表明,上述处理都能诱导柞蚕蛹产生一定数量的抗菌物质,反映了柞蚕抗菌物质的诱导源是非特异性的。应用15%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分离和鉴定了血淋巴中诱导产生的三种抗菌蛋白,分别是P5·P9D及P9E。诱导的蛹血淋巴经葡聚糖G-50柱层析可获得一个溶菌酶的组份。  相似文献   
158.
环丙沙星在肉仔鸡组织中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肉仔鸡肌肉、脂肪、皮肤、肾脏和肝脏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残留。肉仔鸡肌肉、脂肪、皮肤、肾脏和肝脏组织经二氯甲烷溶液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含内标物的水溶液溶解。以0 015mol/L四丁基溴化铵/乙腈(92/8,v/v)作流动相,用SymmetryC18柱(5μm,3 9mm×150mm),在激发波长280nm、发射波长455nm处,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将环丙沙星以0 01、0 05和0 50mg/kg分别添加到空白组织中,测得肌肉、脂肪、皮肤、肾脏和肝脏组织的回收率分别为72 2%~77 9%、73 2%~79 6%、72 4%~77 1%、69 6%~76 5%和70 0%~77 8%,变异系数均低于11 1%。用该方法测定肌肉、脂肪、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均为0 003mg/kg。肉仔鸡分别用50mg/L和100mg/L盐酸环丙沙星水溶液连续混饮各7d(35~41日龄)后,各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消除缓慢。休药7d时,肌肉、脂肪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均低于0 03mg/kg;休药9d时,皮肤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均低于0 03mg/kg;休药12d时,肾脏、肝脏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均低于0 03mg/kg,而肌肉、脂肪和皮肤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0 003mg/kg);且随着环丙沙星混饮浓度的增大,环丙沙星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59.
160.
“玉蕊”是我国唐代名极一时的花木,古人题咏颇多。但后来却失传了。宋代对玉蕊究竟是哪种植物曾展开争论,却仍令人莫衷一是;明、清两代则因年代久远,“世多未之见”,偶有记载,也属对宋代文献的断章取义、以讹传讹;近代植物学专著虽有玉蕊的记载,却与唐人题咏的名花迥然异趣,是截然不同的植物;即使查阅当代辞书,也仅知玉蕊为“花名”而已有的则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