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浙北河谷丘陵区土壤有效硼现状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指导农户合理施用硼肥,2010年对桐庐县22个土壤的有效硼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1983年相对应点的有效硼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显示,2010年全县土壤有效硼含量变幅为0.20~0.97 mg/kg,平均值为0.50 mg/kg,其中8个园地土样的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61 mg/kg,14水田土样的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44 mg/kg。2010年土壤的有效硼含量按以下次序递减:果园(0.82 mg/kg)>茶园(0.68 mg/kg) > 桑园(0.47 mg/kg)>稻-蔬菜(0.45 mg/kg)>稻-油菜(0.41 mg/kg)。近30年来,土壤有效硼含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土壤有效硼含量<0.25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90.8%减少到2010年的13.6%;土壤有效硼含量0.25~0.50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4.6%增加到2010年的31.8%;土壤有效硼含量0.50~1.00 mg/kg的土样由1983年的4.6%提高到2010年的54.6%。据此,提出了硼肥施用的对策。关键词:土壤有效硼;评价;演变趋势;桐庐县  相似文献   
12.
进行4种杀虫剂防治单季稻稻飞虱主害代四(2)代白背飞虱和六(4)代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 3种处理对四(2)代白背飞虱以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0 g·hm-2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好,药后4~27 d校正防效达71.0%~84.7%;其次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63.1%~82.6%,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450 g·hm-2较差,校正防效仅为35.6%~50.5%。20%呋虫胺水溶性粒剂600 g·hm-2、80%烯啶·吡蚜酮水溶性粒剂225 g·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 g·hm-2 3种处理对六(4)代飞虱以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混发、低中龄若虫为主的防效均较好,药后7~26 d校正防效分别为87.7%~96.7%,93.8%~99.8%,91.8%~98.7%,但以80%烯啶·吡蚜酮225 g·hm-2 的速效性与持效性较佳。  相似文献   
13.
桐庐县茶园土壤肥力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酸碱度基本适合茶树生长,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偏上,但存在空间差异和养分含量失衡现象,有效磷含量过量和缺乏并存,缺钾风险较高,保肥能力一般.需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氮肥和钾肥,适施控施磷肥等措施联合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桐庐县水田土壤酸碱度现状。结果表明:桐庐县水田土壤pH为3.8~8.4,平均5.86,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pH平均值(6.00)相比,桐庐县水田土壤pH降低了0.14。造成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石粉、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是改良酸化土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浙江省桐庐县稻田耕层土壤肥力现状及其演变趋势,利用历史资料和近期地力评价调查数据,探讨了近30年来桐庐县稻田耕层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桐庐县稻田耕层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因养分种类和区块而异。土壤p H值有轻微的酸化趋势,平均降低0.07个p H值单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总体上以中低水平为主;土壤有机质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17.32%,以分水区块下降最为明显,降幅为24.17%;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提升,平均增幅分别为173.75%和63.05%。其中,土壤有效磷已出现了累积现象,以桐君区块累积最为明显,增幅高达316.24%;土壤速效钾虽提升显著,但仍处于中等水平,桐君区块提升最多,增幅为112.62%。分析认为,施肥结构和种植制度的改变是引起桐庐县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绿先机活性水稻专用肥(配方肥505)在单季晚稻生产上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绿先机活性水稻专用肥后,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使水稻增产37.0kg/亩.增产率为7.3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施用不同种类有机物对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行为的影响,布设了田间小区试验,观察研究施用6种不同类型有机物对土壤水溶性重金属和农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等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施有机肥)、施新鲜水稻秸秆、新鲜鸡粪、鸡粪堆肥、新鲜猪粪、猪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动态检测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田面水中重金属浓度及收获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施有机物的对照处理比较,施用各类有机物在试验前期均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和田面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以施用新鲜猪粪的最高,其次为新鲜鸡粪,施用商品有机肥的最低。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随试验时间增长逐渐下降。施用各类有机物对水稻籽粒中重金属的积累影响不明显。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及田面水中重金属含量均与相应的水溶性碳(DOC)浓度呈显著相关性,表明因有机物施用增加土壤中DOC浓度可能是土壤中水溶性重金属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不同有机物对土壤重金属活性影响的差异可能与有机物本身的分解程度及可释放DOC大小有关。但施用有机物引起的农田土壤水溶性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是暂时的,对水稻生长后期籽粒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渍化对土壤酸度的可能影响,为了解设施栽培土壤的酸化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了不同酸化特征的设施栽培土壤、露天栽培土壤和自然酸性土壤等3类表层土壤和剖面分层土壤样品,通过化学分析和室内添加肥料盐及土壤洗盐模拟试验,比较研究设施栽培土壤、露天栽培土壤与自然酸性土壤中活性酸、潜性酸、盐基饱和度之间关系差异及其受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与自然酸性土壤相比,设施栽培土壤的酸是人为输入式,其酸化主要发生在表层,土壤剖面呈自上而下下降。在相同交换性酸水平的条件下,设施栽培土壤的pH值最低,其次为露天栽培土壤,而自然酸性土壤的pH值相对较高。在相同土壤pH值的情况下,自然酸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明显低于设施栽培土壤和露天栽培土壤,而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高于露天栽培土壤;设施栽培土壤的交换性酸中活性酸组成比例高于自然酸性土壤。增加中盐的积累可显著降低设施栽培土壤pH值;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淋洗过程在降低土壤盐分的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活性酸(提高了土壤的pH值)。[结论]盐分的积累增强了设施栽培土壤中潜性酸向活性酸的转化,高量施用化肥不仅可直接通过酸性物质的输入促进土壤pH值的下降,同时由此引起的盐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19.
以冈山早生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绿先机活性有机肥对桃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活性有机肥后,桃树单株坐果数、单果重和平均株产均明显提高,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及糖酸比值明显上升。合理的活性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比能减少化肥用量,维持蜜桃的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不同生育期镉吸收与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为针对性地提出消减稻谷镉积累防控措施提供依据,选择镉轻污染和重污染两种土壤,采用盆栽方法分别栽培镉低吸收(‘秀水519’)和镉高吸收(‘浙优18’)两个水稻品种,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采集整株水稻,测量与分析水稻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镉的含量。结果表明,‘浙优18’的各器官镉含量明显高于‘秀水519’,镉积累由高至低依次为:根>茎>叶>谷;各生育期根部镉积累占整个植株总镉的比例在50%以上,且水稻前期高于后期;茎部占整个植株镉的比例在镉重污染土壤中高于镉轻污染土壤,镉高吸收水稻品种中高于镉低吸水稻品种。在镉轻污染土壤中,水稻对土壤镉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后期各器官中镉含量随生长呈现下降;而在镉重污染土壤中,从分蘖期至乳熟期水稻均对土壤镉有较强的吸收,多数器官镉积累随生长呈现增加。研究表明,分蘖期至灌浆期是控制水稻镉吸收的重要时期,而灌浆期至黄熟期是控制水稻植株内镉由茎叶向籽粒转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