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71.
通过观察人参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植株外部形态及细胞学特征,分析小孢子发育时期与植株、花器官外部形态的相关性,为人参有性生殖研究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依据。采摘四年生人参花蕾作为试验材料,一部分花药染色后压片,观察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特征变化;另一部分观测植株和花器官的特征变化,建立小孢子发育时期与外部形态特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人参小孢子发育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期、单核中后期、空泡期、双核期和三核期,各时期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植株和花器官形态特征密切相关,当人参花蕾直径在1.21~1.41 mm,花药直径0.42~0.64 mm,花梗长12.8~17.2 mm,花蒂长1.34~9.57 mm,花序直径1.51~1.86 cm,叶柄长21.6~26.6 mm,株高24~48 cm,部分叶片展开,花蕾整体呈深绿色,花瓣顶端区域可见白色,花药内部较饱满时,大部分小孢子处于单核中后期。植株和花器官外部形态特征及指标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依据,据此可便捷地找到试验研究所需时期的小孢子。  相似文献   
172.
对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产业结构、品牌建设、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市场销售、标准体系、质量追溯等方面阐述了“十三五”以来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目前制约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新品种、加工技术、政策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即抓好“一个集群”,实施好“六大工程”,完成“八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3.
【目的】评价人参栽培后对农田土壤质量以及后茬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吉林省人参主产区白山市抚松县北岗、大方、抽水以及靖宇等地的 4 个试验点,以普通农田为对照,对参后地农田土壤耕层主要理化性状、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进行分析。【结果】参后地农田 10~20 cm、20~30 cm 深度土壤容重范围为 1.25~1.43 g/cm3,显著低于对照,而垄台与垄沟耕层厚度平均分别为 31.40、16.94 cm,分别比对照提高 89.60%~93.55% 与 39.59%~56.52%。对于耕层土壤养分,4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对照相应分别提高 6.18%~38.99%、2.68%~12.64%、6.62%~42.90% 与 6.39%~40.54%。此外,参后地农田土壤 pH 范围在 4.81~6.82 之间,与对照相比,其土壤酸化趋势得到改善。与对照相比,除靖宇外其余 3 个试验点参后地农田玉米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 14.70%、11.19% 与 10.32%,籽粒产量增加 8.56%~14.08%,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是参后地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参后地农田玉米叶片和籽粒等器官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整株玉米籽粒氮吸收量比对照提高 13.60%~26.08%。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土壤速效氮以及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籽粒氮浓度呈显著线性关系。【结论】农田栽参后显著改善了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增加耕层厚度,降低土壤紧实度,利于后茬玉米生长,特别是参后地农田氮水平提升有利于后茬玉米产量提升以及土壤氮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