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1篇
  42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0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为研究添加复合乳酸菌和葡萄籽单宁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及小肠可吸收氨基酸的影响,选用凋萎后二茬现蕾期紫花苜蓿为材料,设置对照(CK),葡萄籽单宁(G)、复合乳酸菌(戊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乳酸片球菌,L)和复合乳酸菌+葡萄籽单宁(LG)组,青贮60 d后测定其品质,并采用体外三步法测定其小肠可吸收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G和LG组青贮饲料乳酸、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和G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G组青贮饲料的Ile,Leu,Lys,His,Arg,Tyr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菌体蛋白以及小肠可吸收Ile,Lys,His,Arg,Ser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因此,添加葡萄籽单宁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有一定改善作用,明显提高青贮饲料中Lys,His和Arg以及总氨基酸的小肠可吸收量。  相似文献   
522.
为了探究外源H2O2引发对燕麦(Avena sativa)种胚细胞AsA-GSH循环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燕麦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0,0.96,1.92,3.84和7.68 mol·L-1)的H2O2引发燕麦种子0(CK),6,12和18 h,分析其种胚细胞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源H2O2引发浓度和时间对燕麦种胚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密切影响,导致其H2O2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浓度越高或引发时间越长则增加越多,而其AsA-GSH循环的抗氧化能力在低浓度(0.96 mol·L-1)或短时间(6 h)引发时被提高,而在高浓度(3.84~7.68 mol·L-1)或长时间(12~18 h)则会被减弱。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是外源H2O2引发燕麦种胚细胞内维持H2O2平衡所依赖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523.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和胰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504只AA肉公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攻毒([2~3)×108CFU/mL产气荚膜梭菌],C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100 mg/kg+胰酶500 mg/kg,D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1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E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2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F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3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G组饲喂基础日粮+恩拉霉素10 mg/kg+攻毒。试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21日龄,第二阶段22~42日龄。结果显示:试验后期及试验全期,D组~F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鸡生长性能指标,但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植物精油添加量的增加,十二指肠食糜中糜蛋白酶(Chy)、脂肪酶(LP)、淀粉酶(DIS)、胰蛋白酶(Tps)活性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E、F组中Chy、LP、DIS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P<0.05)。无论是否攻毒,精油和胰...  相似文献   
524.
万进  王聪  马妮妮  张志榜 《猪业科学》2022,39(2):98-100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of swine,MPS)又称猪气喘病,是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hyopneumoniae,Mhp)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猪只咳嗽、生产性能降低。此外,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Mhr)、絮状支原体(Mycoplasma fl occulare,Mfl oc)及猪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hyosynoviae,Mhyo)也是猪群中常见的支原体科病原。Mhr易引起猪继发性肺炎,Mfl oc可引起猪轻微损伤,Mhyo与猪关节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25.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氟苯尼考药物、制剂及不良反应等报道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国内氟苯尼考的生产、质量、原料、制剂研发进展,氟苯尼考的毒副反应等报道进展,分析了氟苯尼考制剂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种可能因素,并对氟苯尼考新制剂工艺在养殖业减抗限抗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氟苯尼考更大应用价值做出展望。文章通篇对氟苯尼考关键点综述有助于养殖场及研发人员加深对氟苯尼考的认识,并制定养殖场更合理的氟苯尼考制剂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526.
FARs为脂酰辅酶A还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ARs在玉米中行使的生物学功能,在玉米中克隆1个脂酰辅酶A还原酶1基因(ZmFAR1),该基因全长1 883 bp,开放阅读框长1 491 bp,编码49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5.983 k D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mFAR1蛋白的分子式为C2522H4010N690O701S24,为稳定的碱性亲水蛋白,存在59个磷酸化位点,未发现信号肽,存在跨膜结构域,最大可能定位于细胞质。氨基酸残基组成中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ZmFAR1蛋白与南荻和高粱的FAR蛋白相似度最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ZmFAR1在模拟盐、干旱两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对根、茎、叶3种组织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FAR1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盐和干旱处理下,ZmFAR1的表达量出现明显变化,推测ZmFAR1可能在不同程度参与了玉米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527.
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单倍体配子所必需的生命过程。重组是减数分裂的核心事件之一,既增加了同源染色体间遗传信息的交换,又保证了其在减数分裂后期Ⅰ的正确分离。因此,减数分裂重组不仅增加了后代遗传多样性,还是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通过提高重组频率或改变其分布可以加速农作物育种进程,而降低或抑制重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近年来对植物减数分裂重组的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重组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重组的遗传操控技术、固定杂交优势和染色体工程等方面。本文针对以上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这些内容不仅方便了读者对减数分裂重组的理论认知,还拓展了通过调控减数分裂重组操控生物育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8.
为建立可同时鉴别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3型(PCV3)的三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ASFV、PCV2、PCV3相关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数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针对3种病原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并开展了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引物最佳终浓度为0.375 pmol/μL,最佳退火温度为61℃,最佳循环数为35;该方法对ASFV、PCV2、PCV3的扩增目的条带分别为873、530和217 bp,对猪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ASFV、PCV2、PCV3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均为1×104 copies/μL;相同条件下重复性试验获得均匀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ASFV、PCV2和PCV3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29.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供应链处于重要地位。本文则是选取大连地区农村合作社的农产品供应 链数据建立公式与模型,运用SCOR 模型从该模型的五个过程进行论证构建三层次模型,同时考虑农产品供应链的特 殊性,三层次与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商、核心企业和顾客进行对应,做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数做出 评价。从而影响核心企业对最上游供应商的选择,得到对核心企业选取供应链的上下游的影响意见,有助于提高大连 市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30.
为探讨外源硒引发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浓度为0.5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12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了0(CK),3,6,9和12 h的引发处理后,分析了其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抗氧化能力对外源硒引发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在短时间(3~6 h)硒引发下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而仅有'偏关苜蓿’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在长时间(12 h)硒引发时仍显著高于CK(P<0.05),其他品种紫花苜蓿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则均显著低于CK(P<0.05)。从抗氧化能力变化来看,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中以'偏关苜蓿’最适宜采用引发技术进行富硒草产品生产,而'WL343HQ’,'WL363HQ’,'WL656HQ’,'WL319HQ’和'WL903HQ’紫花苜蓿品种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