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及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对半夏繁殖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制定半夏高产繁殖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扩大白麻芋种源,为半夏生产提供优质的种源保障。在田间采用4个因子5个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子对半夏繁殖块茎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表现为种植密度磷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建立各因素与半夏块茎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获得半夏繁殖块茎产量为10 538.39 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1 158.30万~1 330.86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30.84~40.80 t/hm~2、施氮量80.63~114.89 kg/hm~2、施磷量327.51~419.04 kg/hm~2。  相似文献   
32.
33.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不同采收期对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采收期。[方法]设3个采收期,测定各采收期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3个采收期之间半夏产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8月17日采收半夏,其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适宜采收期为8月中旬。  相似文献   
34.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对半夏进行5个不同播种期试验,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播期。结果表明:半夏产量以3月8日播种的最高,其次是2月26日播种的;各处理内半夏鲜块茎粒数以中块茎最多,其次是小块茎,最少的是大块茎,可见在半夏产量构成中,鲜块茎直径1~2 cm的起重要作用;3月8日播种的半夏大块茎和中块茎粒数均优于其它处理,有利于提高产量;半夏总生物碱以2月26日播种的最高。因此,在半夏栽培中,不但要提高产量,还要兼顾总生物碱的积累,在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宜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之间播种。  相似文献   
35.
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以提高半夏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采用野生变家栽培种赫章半夏,进行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2008—2009年完成试验示范面积1 400.9 hm2,平均单产干品半夏达3 093.43 kg/hm2,累计新增干品半夏总产量102.84万kg,新增半夏总产值4 465.39万元,新增纯收益3 009.15万元,新增投入与产出比为1∶3.066,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可在赫章及类似生态区应用。  相似文献   
36.
不同种茎种植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植不同种茎(种茎直径<1.0 cm、1.0~1.5 cm、1.5~2.0 cm、≥2.0 cm)半夏,研究其对半夏产量及相关性状、产品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毕节制定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依据。结果半夏鲜块茎产量随着半夏种茎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规格种茎间差异达极显著;半夏鲜块茎净增产量以用1.5~2.0 cm的种茎播种的最高,其次为1.0~1.5 cm的种茎;用<1 cm的种茎种植,半夏鲜块茎的产出投入比最高,其次是1.0~1.5 cm的种茎。半夏块茎总粒数以种茎直径1.0~1.5 cm的最高,<1 cm的最低,种茎直径为1.5~2.0 cm和≥2 cm的分列2、3位。随着种茎增大,半夏鲜块茎的小块茎数量、鲜重降低,小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下降;大中块茎数量和鲜重在总粒数和总鲜重中所占比例均随种茎增大而上升;半夏生长中期中间叶片的长、宽和株高均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半夏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以1.0~1.5 cm的最高,以后依次为1.5~2.0 cm、≥2.0 cm和<1 cm。半夏生产宜采用1.0~1.5 cm的块茎作种,直径<1.0 cm的小块茎用于种茎扩繁。  相似文献   
37.
为探索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在黔西北山区种植密度、基肥种类和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毕节市大面积示范种植的紫花丹参为材料,开展不同密度和不同基肥对丹参产量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在黔西北山区,丹参最佳种植密度为6 672株/667 m~2,基肥以腐熟有机肥最佳,适宜用量为4 000kg/667 m~2。  相似文献   
38.
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是研究水文随机函数最优估计和空间预报的比较优越的方法。针对水文数据在时间上缺乏而空间上富足的特点,为了较好地解决小流域或局部区域内少站点情况下水文变量的最优估计问题,本文用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对滦河内蒙古段闪电河流域各测站年降水量缺测资料进行了插补并在流域内进行了空间插值预报,结果表明插值预报精度较高,所得结论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   
39.
为筛选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对全国育种单位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宣薯5号、宣薯6号、青薯10号、鄂薯5号产量居于前4位,并且抗病性比较好,建议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40.
识字是小学生形成书面语言的基础,学生在入学前已掌握口头语言,但书面语言这块几乎是空白.识字能够让学生自然地从口头语过渡到书面语的使用;识字是小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关键,识好了字,才能正确的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也能更好的听懂他人的话语;识字是小学生阅读的基础,只有识好了字,才会有阅读的渴求,继而发展对阅读有兴趣,扩展见识、丰富知识面.李克强总理在十八大也明确提出了“全民阅读”的理念,识字写字的能力的提高也能更好地践行这一号召.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次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的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对培养阅读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文字是个人所思所想的载体,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的载体,所以写字能力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一定的写字能力,才能正确的写作,也才能准确的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