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不同土壤质地对桑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土壤质地对桑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壤质粘土、砂质壤土和砂壤质粘土能适当提高桑树生长量、树容量、土壤性能及原蚕的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显著提高原蚕的茧层率,极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原蚕的全茧量、茧层量、产卵量、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2.
桑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林 《四川蚕业》2011,39(1):24-26
<正>桑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害虫和病菌的侵害,重则威胁桑树生长,甚至死亡,轻则损害桑树器官,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茧生产;桑树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infective disease)与  相似文献   
133.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尿素(水溶液)用做叶面肥的不同施用浓度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施用浓度掌握在0.5%~0.7%之间生产性能最佳。生产中可推荐采用该浓度,以提高产叶量。  相似文献   
134.
试验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可提高种茧4龄起蚕结茧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显著提高产卵量和良卵率。极显著提高全茧量、茧层量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5.
建立新桑园是蚕桑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桑树系多年生木本植物,一旦栽植,多年收获。建园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避免中途变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在考虑桑园土壤、布局、防止污染、桑树行向等因素的基础上,须作好如下几个环节,以利夯实蚕桑生产的基础工作,提高桑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136.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667m2桑地面积栽植密度与桑叶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1000~1200株/667m2、留条数7500~8000条/667m2、低干无拳式树形,可显著提高春叶产量和秋叶产量及年产叶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37.
桑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mompa)又称烂蒲头、泥龙,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木耳目(Auricularides)、木耳菌科(Auriculariaceae)、卷担子属(Helicobasidium)的真菌,是桑树主要的根部病害,广泛分布于我国大多数蚕区。该病寄主范围广,特别是对多年生作物为害严重。感病株地上部初时表现为缺肥状,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38.
王泽林  陈继久 《蚕桑通报》2012,43(1):24-24,26
疏芽作为培养桑园良好群体的重要措施之一,目的是维护和发展树形。笔者曾就夏伐桑树不同疏芽时间与秋叶产量的关系做过探讨。相同条件下的桑叶质量有何变化,我们于2009~2011年连续3年进行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139.
桑树是蚕桑生产的基础,桑叶是蚕儿唯一的天然饲料,桑叶产质量制约着蚕桑生产,左右着蚕种质量。本文就提高桑叶产质量的单因素技术措施做一个概述及分析,重点介绍了各季综防病虫的技术措施,提出了重视各种技术措施有机统一的建议,为实际生产中提高桑叶产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夏秋蚕主要蚕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夏秋蚕从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饲养到10月中、下旬。在此期间,由于气温高,桑叶和蚕的生长快,可进行多次养蚕,这是提高桑叶、蚕室、蚕具利用率,提高亩桑产茧量的有效途径。但夏秋期随养蚕次数增加,病原积累多,扩散面广,新鲜且致病力强,导致夏秋蚕生产不稳定。掌握夏秋蚕发病规律,认真做好养蚕前后及养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是夺取夏秋蚕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