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解小麦NaN3诱变后代籽粒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利用高通量表型分析软件SmartGrain对小麦新品种陕农33 NaN3诱变群体(M3)籽粒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3代籽粒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千粒重>密度因子>表面积>长宽比>粒宽>圆度>周长>粒长,诱变群体籽粒性状均值除长宽比外均较陕农33不同程度下降。千粒重与籽粒表面积、周长、粒长、粒宽、圆度、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经通径分析,7个籽粒性状对千粒重直接贡献表现为密度因子>粒宽>表面积>周长>长宽比>圆度>粒长,其中,密度因子、粒宽和表面积对千粒重有较大的正效应。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成分(籽粒大小和籽粒形状)累计贡献率达到94.10%,说明2个主成分已经覆盖诱变群体所有籽粒性状的主要变异信息。  相似文献   
42.
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和土壤性质的调控作用,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连续两年进行了0(CK),3 000,6 000,9 000 kg·hm~(-2)四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耗水量逐渐减少,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量较CK分别减少了12.7%,21.6%和27.5%,秸秆覆盖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进行秸秆覆盖以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明显提升,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收获后土壤平均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13.1%,19.8%和26.1%;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以覆盖量为9 000 kg·hm~(-2)的处理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42.4%(P0.01);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较CK增加了2.9%~16.7%,仅覆盖量为3 000 kg·hm~(-2)的处理较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秸秆覆盖对表层土壤(0~10 cm)的温度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地温的日振幅,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能有效缓解地温的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秸秆覆盖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而且有利于作物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43.
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一些新技术的研究概况,从诱变机理、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新种质材料的创造和新品种选育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离子束注入、航天诱变和生物因素诱变等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及小麦突变体筛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小麦诱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予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4.
品种来源:陕农78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选育。1999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5.
西农23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2004年以陕512为母本、陕87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F1种子利用γ射线照射诱变,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90060。  相似文献   
46.
为了寻找小麦单核中晚期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原因,探讨小麦花药发育的蛋白质代谢机制,本试验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陕农138小麦小孢子单核中晚期和双核期的全蛋白分析表明,在等电点4~7之间可识别约450个以上清晰的蛋白质点,检测到差异点26个,对其中14个质量较好、重复性较高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分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并利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搜索,鉴定出11个蛋白质点,另3个蛋白质点未得到有意义的鉴定,11个蛋白质点分别被鉴定为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1个蛋白点)、叶绿素抗体结合蛋白(1个蛋白点)、pentatricopeptide重复蛋白PPR566-6 (1个蛋白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个蛋白点)、泛素(1个蛋白点)、S-腺苷-L-半胱氨酸水解酶(2个蛋白点)、放氧增强蛋白(2个蛋白点)和假定蛋白(2个蛋白点)。这些蛋白质点的功能涉及到糖代谢、蛋白质降解、细胞防卫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47.
2003和2004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诱发发病的方法鉴定了518份小麦资源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表现免疫的115份,高抗的76份,中抗的58份,中感的150份,高感的119份。高抗以上资源在各类资源间分布不均,农艺及株型类、大穗及大粒类、矮壮秆类、优质类中的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48.
优质丰产抗病花培新品种陕农2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陕农 2 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以 89A2 0 - 4 /陕优 2 2 5的 F3花粉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良新品种。其容重 777g/ L ,蛋白质含量 (干基 ) 14 .2 2 % ,湿面筋 2 9.8% ,丰产、稳产性好 ,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在 1998- 2 0 0 1年陕西省关中灌区中肥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 6 112 .5 kg/ hm2 ,比对照品种陕2 2 9增产 6 .95 % ,适宜在陕西关中灌区中肥地区及其黄淮同类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49.
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及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国家“农业高效用水科技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中“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专题执行情况,结合当前中国加入WTO的实际,在分析示范区现状基础上,对渠灌类型区节水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讨论。作用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要正确地认识农业高效用水节水技术与产品的价值及市场的关系,并就农业产业化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