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河工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常规的测量手段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费用高、精度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基于非量测数字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通过解算观测点的空间三维坐标,结合平甸河河工模型试验的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近景摄影精度高,能很好地解决河工模型试验的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32.
优质、抗病马铃薯——晋薯1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亲本来源原品种名称:同薯15号(系谱号9909-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8年用晋薯11号作母本,9424-2作父本杂交,经1999年实生苗圃,2000年株系圃,2001年升入品鉴圃,2002 ̄2004年在高寒作物研究所内参加品比试验。由于表现突出,2004年同时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次年参加山西省生产试验,通过8年的抗病、抗逆、产量等性状鉴定后,2005年完成育种、区试程序,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命名“晋薯15号”。  相似文献   
33.
莜麦新品种技术配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二裂区试验设计及其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莜麦新品种五燕10号进行播种期与密度(基本苗)2因素、3水平、3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的田间试验,取得了完整的数据资料。通过数据整理、变量分解、方差分析、F值检验和LSR值新复极差测验法,形成了莜麦新品种五燕10号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在山西莜麦主产区(神池、五寨、岢岚等县)种植五燕10号良种,最佳播种期为5月30日,最佳密度为(基本苗)4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4.
总结了汾阳市气象局依靠气象科技改变高寒山区、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等为经济产业保驾护航取得的成效及措施,并提出社会多元化发展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大力提升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气象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水平,为富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5.
王建雄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30-230,237
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筛选出浙江省云和县天然生长的珍稀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并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6.
 耕地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耕地需求量预测是耕地保护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Excel,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云南省1997~2005年的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净调入或调出量、粮食平均单产、复种指数以及粮播比等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应的耕地需求量数学预测模型,预测出云南省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这对预测云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开发对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旱作燕麦平衡施肥技术配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燕麦旱作,进行了以有机肥为主体的农肥、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的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比不施有机肥燕麦孕穗、抽穗、扬花等生育进度要快一些,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等经济性状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配合施用氮磷肥,其生育进度及穗部经济性状增长趋势更明显。与农肥、化肥都不施的处理为对照进行综合比较得出:只施农肥可平均增产8.9%,公顷施15 000 kg和30 000 kg增产效果无明显差异;只配合施用化肥平均增产8.6%,N120P90处理与N60 P45处理2个水平之间差异不明显;农肥、氮肥和磷肥三者配合施用,互作效应明显,可平均增产27.6%;每公顷施用15 000 kg农肥、60 kg纯N、45 kg纯P2O5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可达29.6%。  相似文献   
38.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在2006—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区域试验中,2年折合平均产量5 908.9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1.9%;在2007—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911.5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4.8%。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子粒含粗蛋白(干基)14.49%、湿面筋30.30%,沉降值19.00 ml,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2 min。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和全国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39.
莜麦生产定位思考与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忻州市是山西莜麦的重要产区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区莜麦面积逐渐下降到2007年的1.7万hm2,并仍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通过对莜麦生育习性、营养利用价值、传统的旱作制度和生产与生态条件分析、比较,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对莜麦的生产区域、种植结构、种植比例、产业发展前景,秸草利用方向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不应以播种面积来衡量政绩,更不应以比较效益低而放弃管理或技术指导。用生态与效益相结合的观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技术和良种运用,尽可能地提高单水平,才是对农民的负责,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0.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植物生长特征的重要指标,对于地表植被覆盖与植被生长状况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 NDVI遥感数据,分析了三亚市201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变化趋势,并对NDVI与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研究区NDVI月变化特征为5—10月增加,11月—次年4月降低,这与三亚市处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极大关系。NDVI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增长0.721 9,为中高植被覆盖度,空间上表现为北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区比中西部草原地区生态稳定性更强。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NDVI与降水量整体上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