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PN78599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我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因其具有一般配合力高、品质优、抗倒伏、抗叶病表现突出等特点,全国各大育种单位相继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出一批优良自交系,组配出一批高产、高抗、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应用到生产。主要利用的杂优模式为P群与塘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瑞德群、兰卡斯特群等。  相似文献   
52.
玉米自交系丹598选育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病育种技术,运用单交、复合杂交、回交和自交等多种育种方法,经过两轮抗性育种,创造了一个多种高效抗病基因聚合的新种质,选育出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直接利用丹598组配并审定34个杂交种。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辽宁省玉米产量,2015—2017年,以玉米新品种丹玉336、丹玉801为材料,相继在辽北(铁岭、开原)、辽西(阜蒙、北镇)、辽中(灯塔)、辽南(海城)、辽东(凤城)等辽宁省各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田创建工作。通过3年的探索,共创建达标高产田12块,产量范围在9 768~15 291kg/hm2之间。2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出现在海城地区,采用的种植形式为1穴3株。在凤城、阜蒙、灯塔3地进行了密度试验和不同栽培形式试验。结果表明,丹玉336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104株/hm2,丹玉801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104~6.75×104株/hm2之间,在阜蒙和灯塔地区种植密度略高。种植形式结果表明,丹玉336和丹玉801采用宽窄行或者大垄双行种植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形式。由大区示范及小区试验均可以看出,改变传统的清种方式是目前提高辽宁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4.
丹科215l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育系丹717为母本,自育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科215l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具有多品各种病害,抗例伏,适应性广,抗旱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好等特点,巳在北方春玉米区推广种植。是深受欢迎的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5.
在阐述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意义及我国玉米机械化生产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提高我国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以中晚熟品种郑单958和晚熟品种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和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品种与密度、品种与种植形式互作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在二比空种植形式60 000株/hm2下产量最大,为11 726.71 kg/hm2;丹玉405在二比空种植形式49 500株/hm2下产量最大,为11 092.03 kg/hm2。郑单958和丹玉405在各自产量最高时,百粒重、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两个品种在二比空种植形式下功能叶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7.
旅大红骨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大红骨种质为我国玉米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育种目标的调整,依靠延长生育期和单株大穗型品种提高单产的思路转变为强调抗逆性和适应性,中穗型耐密植品种成为育种方向,旅大红骨种质以其植株高大、熟期晚、米质差、脱水慢等缺点逐渐淡出四大核心种质。笔者认为,旅大红骨种质丰富了种质资源,曾为我国玉米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虽然该种质具有一些缺点,但同时也具有其它类群种质所不具有的突出优点。盲目忽视对旅大红骨种质的利用是不可取的,只有采用最广泛的种质基础对其缺点进行改良才能应对未来生产上各种不良条件。  相似文献   
58.
丹科216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W9235为母本、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科2162比现在应用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高产,抗各种病害,抗倒伏,抗旱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是北方春玉米区重点推广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9.
常用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按 (P1×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1 6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穗重 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 :株高、穗位、穗行数、单穗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 ,而穗长、行粒数、百粒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株高、穗位、行数、百粒重、单穗重应注重早代选择 ;穗长、行粒数应注重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60.
玉米杂交种丹科2143选育技术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科2143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黄25为母本,丹黄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经丹东联试及辽宁省区试结果表明:丹科2143比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增产8%以上,并具有抗大小斑病、抗尾孢菌和弯孢菌叶斑病,抗丝黑穗病、抗倒伏、耐涝、活秆成熟、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目前已在辽宁省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