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21.
目的】筛选出灌浆期耐热性强的玉米自交系。【方法】在花后7~17 d以自然生长为对照,分析玻璃温室高温处理下10份新疆骨干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变化,采用产量热稳定性分析与千粒重热感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供试材料的耐热性。【结果】LX9801、PH6WC、PHB1M、海014和武314在热胁迫下产量稳定性好,其中PH6WC丰产性突出。502、KW4M029、PH6WC、PHB1M和海014等5份自交系的千粒重热感指数小于1。综合产量热稳定性及千粒重热感指数,PH6WC和PHB1M的耐热性突出,海014耐热性较好。武314可作为耐热育种亲本材料。【结论】灌浆期热胁迫下千粒重的降低,是玉米自交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九禾6929可作为耐热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早中熟玉米籽粒直收新品种新玉108号的产量潜力、耐旱性和适应性,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北疆早中熟春播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结果量化数据,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9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玉108号两年区试平均产量953.5 kg/666.7m2,比对照登海3672增产5.89%,增产点率89%。生产试验产量907 kg/667m2,比对照增产2.97%,增产点率80%。平均机收产量1103.4 kg/667m2,高产田产量1 327 kg/667m2。平均生育期120.1 d,较对照早熟0.45 d,所需≥10℃有效积温2 500℃。籽粒容重782 g/L,粗蛋白9.6%,粗脂肪3.5%,粗淀粉75.49%。倒伏倒折率1.2%,收获含水量24.9%,机收籽粒破损率3.78%,落穗率0,落粒率0.7%,产量损失率0.7%。耐旱指数0.95,属强耐性级别,与先玉335相同,较郑单958高两个耐旱等级。耐密性较好,耐密系数为1.12。【结论】新玉108号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脱水快,抗倒伏,耐密植,耐旱性强,抗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适宜机械收粒。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新疆制种基地早熟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收获期,为制种企业生产高质量种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早熟玉米品种新玉29号、新玉35号和新玉54号3个杂交种制种生产,授粉后每隔3 d收获果穗1次,并测定籽粒水分,种子晾干后,通过标准发芽、冷试验、田间出苗鉴定和种子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价玉米种子活力。【结果】 不同收获期玉米种子籽粒含水量、标准发芽率、冷发芽、田间出苗率和相对电导率存在差异,3个玉米杂交种籽粒生理脱水速率表现为新玉35号>新玉29号>新玉54号,籽粒灌浆速率表现为新玉29号>新玉54号>新玉35号,早熟玉米新玉29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2.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35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3.3%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0%以上。新玉54号在授粉后48~63 d收获的种子,标准发芽率都在94.7%以上,冷发芽率在90.0%以上,田间实际出苗率在89.3%以上。【结论】 在新疆早熟制种区可以用授粉后天数作为参考指标,指导杂交种子生产田收获,获得高活力的杂交种子,比常规收获时间提前7~12 d,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通过大豆与玉米间作,研究根瘤菌与氮肥互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运筹氮肥和大豆种子拌根瘤菌均可提高间作大豆产量、品质和效益;大豆种子拌根瘤菌还可增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互补促进效应,减少施氮量,增加复合系统总效益;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等不同指标对应的最大需氮量不同,在确定大豆最佳施氮量时应考虑施氮量与根瘤菌互作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以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下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雌雄开花间隔期(ASI)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调查产量、生育期及相关农艺性状,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密度增加,自交系ASI增加,从低密度的2.5d增加到高密度的3.0d.ASI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低密度时相关系数为-0.454 73,高密度时为-0.536 83.ASI随年代更替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结论]随密度增加ASI增加,新自交系的ASI增加小于老自交系,而产量增加高于老自交系.新自交系的耐密性较老自交系强,ASI可作为自交系耐密性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6.
玉米杂交种新玉41号和新玉54号种子成熟度与活力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成熟度玉米种子活力差异及变化趋势,确定不同品种种子最适收获时期.[方法]以新玉41号、新玉54号杂交种种子为材料,测定授粉后不同时期种子干重、鲜重、含水量,观察黑层出现时期通过标准发芽试验、田间出苗率调查分析种子成熟度与活力的关系.[结果]两杂交玉米品种种子鲜重均随着成熟度提高呈现出先升高达到一个最大值后开始下降趋势;其干重均随着成熟度提高不断增加,至授粉后48~54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稳;含水量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新玉41号种子在授粉后39 d百粒种子鲜重达到最大值39.1 g,含水量为44.2;;授粉后48d百粒种子干重达到最大值22.1 g,含水量为35.6;;授粉后51 d出现黑层,含水量为35.6;;授粉后45 d发芽率达到最大值94;,48 d发芽率91.3;,差异不显著;授粉后48 d田间出苗率达到最高值92.3;,此时收获活力最高.新玉54号种子在授粉后51 d百粒种子鲜重达到最大值30.6 g,含水量37.92;;授粉后48 d出现黑层,含水量降至30.9;;授粉后54d百粒种子干重达到最大值26.6 g,含水量为29.1;;授粉后45d发芽率达到最大值97.5;,含水量36.2;;授粉后42d田间出苗率达到最大值94.7;,含水量37.3;,此时收获活力最高.[结论]新玉41号和新玉54号两品种在授粉后42~48 d,含水量35.6;~37.3;,黑层形成前3~6d收获,均可获得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27.
玉米耐旱遗传育种研究及分子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干旱胁迫一直是玉米产量损失的重要逆境因素。本文结合最新玉米组学研究成果和高通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平台,从玉米表型和基因型两方面讨论耐旱玉米在遗传及育种实践上的研究进展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在进行耐旱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的新策略,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进行耐旱玉米的创新,可为未来提高育种遗传增益以及玉米增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明种子高活力玉米品种改良选育的亲本组配规律,选用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母本,另9个为父本,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组配90个杂交组合,对百粒质量、标准发芽率、冷浸发芽率、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等4个与玉米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进行测定,计算配合力效应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90个组合在4个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母本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对百粒质量、冷浸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对标准发芽率有显著影响;父本GCA效应除对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性状都有极显著影响;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对各性状都有极显著影响。冷浸发芽率与标准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百粒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84%。因此,在玉米种子高活力自交系改良中,冷浸发芽率可以在早代选择,标准发芽率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宜在晚代选择,在玉米种子高活力组合选育中,选择SCA高的组合的同时应保证一个亲本具有较高的GCA效应,TCA决定着组合F1代种子活力的高低,可作为选育高活力杂交组合的理论依据之一。Xinzi3113、LM34F、516M、3564M和LH82等自交系GCA效应较高,是种子高活力育种中改良其他自交系和组配杂交种的优异材料。Xinzi3113×LH82和Xinzi3113×516M是优良的种子高活力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9.
影响烟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跃平  周清明  王业建 《作物研究》2006,20(Z1):490-493
概述了气候条件、土壤、地貌、品种、生产技术、肥料等因素对烟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玉米大豆间作行比对早熟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6和春玉米湘康玉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间作行比对早熟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3的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能形成最佳的玉米与大豆间作复合群体,早熟春大豆能充分利用玉米间剩余资源,此复合群体经济效益高,可达15 475.59元/hm<'2>,比清种大豆、清种玉米分别高56.9%和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