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验于2002年和200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研究氯化胆碱单一组合及与多利来(BF1)复配组合对棉花产量性状调节的时空效应。结果显示,花铃期常规施用DPC条件下,于初花期和花后15 d两次单一CC处理显著提高各部位单铃子棉重,但铃数不增加;CC-BF1复配组合初花期BF1处理、花后15 d CC处理(BC)或CC-BF1混合处理(BBC),显示极显著提高全株外围和中下部内围单铃子棉重的调节效应,BBC处理可稳定维持花铃期各部位的成铃增长效应,BC处理主要维持中下部即伏桃和早秋桃的成铃增长效应。提出CC处理对以增加铃重为目标管理的适宜性和CC-BF1复配组合对以提高铃重和增加成铃双重目标管理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32.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早熟、高产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湿效应,为棉花的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条件。它不仅加速了棉种的发芽出苗、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等生育进程,而且棉株的外  相似文献   
33.
襄北古驿岗地区的主要小麦地下害虫,有蛴螬和沟金针虫两种。这两种虫子的发生比率,蛴螬占62 5%,沟金针虫占37.5%。该地区往年由于播种较迟,冬季的为害期较短,且仅个别地块有点片为害现象。今年的小麦,在播种期方面,比往年约提前了10—15天,由于播种早,温度高,出苗快,生长较旺盛,但现在却普遍遭受地下虫为害。据本站与区技术推广站调查,一般麦苗被害率已达到4—6%左右,严重的达12.38%;其被害面积,据本站调查的907亩小麦中,有316.3亩受害,占34.87%,其中被害严重的有200.6亩,占22.12%。  相似文献   
34.
从棉花的蕾铃脱落生理谈棉花的高产稳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生产中,蕾铃的脱落仍是一个大问题。一般蕾铃脱落率常达60~70%。一块丰产棉田,应该“三桃”结得多。但旺长高大的棉花,中下部棉铃大多脱落,即使结到6~6万个棉铃,大部是顶上部的秋桃,棉铃小,霜后花多,产量不高,品质也差。这种棉田,要获得高产,不是简单的一个减少脱落率的问题,而是在于减少中下部蕾铃的脱落,凋整结铃部位。所以,控制棉花前期  相似文献   
35.
在试验处理范围的大田施氮量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密度与产量正相关;高氮水平下以较少留叶数具产量优势,低氮水平下适当多留叶具产量优势,现蕾或现蕾前打顶处理产量高于开花打顶。单叶重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施氮、打顶留叶、密度等处理通过影响不同叶层的单叶面积和比叶重而提高或降低单叶重。  相似文献   
36.
棉花双秆栽培优质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地区实施夏收油菜或大麦后移栽双秆棉栽培方式 ,实现伏桃和早秋桃皮棉 1 5 0 0 kg· hm-2的优质高效栽培目标。双秆棉开花结铃期 40天左右 ,大田生长期 1 40天左右 ,分别较麦套移栽棉缩短 30~ 40天。在 5 .2 5万株·hm-2适宜密度下选用抗虫杂交棉、加大前期施氮比重 ,即安家肥与花铃肥比例 2∶ 2或 3∶ 1、两步化调等关键技术 ,为大幅度提高植棉经济收益、优质高效和生态环境改善、向机械化植棉过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7.
麦后移栽棉不同品种棉铃内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地棉早熟品种中棉14、中熟品种苏棉4号和泗棉2号为材料,研究了麦后移栽棉不同开花期棉铃内干物质积累分配的特点:麦后移栽棉棉铃各部分干物质积累比一熟棉和麦套棉时间长,并随开花期的推迟,干物质积累高峰期相应推迟。早熟品种干物质积累和运转比中熟品种快1~2周。后期低温影响铃壳养分向子棉输送,尤其对种子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麦后移栽棉在生产上更应强调早发、早熟、争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38.
棉花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将光热水等自然生态资源和植棉投入转化为高产优质的过程,最佳成铃季节的成铃动态是决定能否高产优质的关键。本文以灌云县为例,在分析其生态特点的同时,剖析了亩产百公斤皮棉  相似文献   
39.
以红富士、首红苹果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用PP333(多效唑)1000mg/L和GA3(赤霉酸)1000mg/L处理,结果表明:PP333可使叶芽的节位数增长,但对花芽的节位数没有明显的影响。而GA3对叶芽节位数没有影响,但首红苹果花芽节位数有减少趋向。二者处理对苹果花芽形态分化开始时期没有影响,但PP333加速了花芽形态分化进程,GA3延迟了花芽形态分化进程。喷PP333提高了ZR(玉米素核苷)/IAA(吲哚乙酸),ZR/GAs(赤霉素)、ABA(脱落酸)/IAA和ABA/GAs比值,从而促进了花芽形成。相反,GA3处理降低了ZR/IAA、ZR/GAs、ABA/IAA和ABA/GAs比值,而抑制了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40.
1.察北牧场蒙古羊毛被中含细毛52.95%,一代杂种提高到82.32—87.36%,二代杂种提高到97.23—97.32%,五一牧场蒙古羊细毛含量为48.59%,一代杂种提高到79.48—91.17%。用细毛公羊与蒙古羊杂交,二代以后基本上已达到同质程度。 2.二代杂种羊毛细度为60—64支,营养较好者羊毛略粗。 3.将察北牧场小家畜组和二道渠组的二代杂种加以比较后,表明在不良的生活条件下,二代杂种发育较一代杂种为差,有退化现象。但在管理较为周到的条件下所育成的二代杂种,无论在体格发育和毛质、毛量方面都超过了不良生活条件下的一代杂种,证明主要关键在于饲养管理的条件。察北牧场小家畜组的二代杂种母羊,在一岁时平均体重达41.3公斤,体高64.2厘米,剪毛量4.69公斤,油脂含量20.65%,净毛率53.85%,毛长7.88厘米,细度60支,已达到或接近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