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邓玉兰  熊高武  李娜  沈丽  孙丽 《蔬菜》2005,(4):14-14
新疆和静县巴润哈尔莫墩镇农民根据自己责任田跨度窄、长度长、户与户之间间隔距离近的特点,在责任田四周堆土,土堆高度在1.5~2.0m,中间每隔3m立一支柱,然后在其上面放置木棒并盖上塑料膜,这种温室形太棚之间,称为围圈式温室。围圈式温室在早春进行苦瓜栽植,每667m^2温室收入在5000~600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人最容易患的疾病是感冒,其治疗方法也最多,但常见有以下五种治疗误区:  相似文献   
93.
小麦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及稳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小麦品种进行不同组合的混播,系统调查了各品种净作和多品种混播田小麦条锈病的病情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94.
达氏鳇胚后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样本系黑龙江野外采集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亲体经人工受精后孵出的子一代,对刚出膜的仔鱼[0日龄,体长(12.08±0.68) mm]到早期稚鱼[60日龄,(129.21±7.69) mm]的胚后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从形态发育上看来,达氏鳇仔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2个时期:早期仔鱼阶段,即从刚出膜(0日龄)到初次开口摄食(9日龄);晚期仔鱼阶段,即从初次开口摄食到各器官发育基本完成,体透明特征消失,鳍褶和颌齿彻底消失(50日龄),之后进入早期稚鱼期.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和分化明显较晚期仔鱼和稚鱼快,运动、呼吸、感觉和消化等器官在此期间发育与分化快速同步协调,且速度快,使得仔鱼获得避敌与摄食能力,提高了成活率.晚期仔鱼发育主要表现为各骨板的分化和完善,鱼鳍游泳器官功能的进一步强化,鳔的发生和发育,表明此阶段游泳和躲避敌害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5.
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东部丘陵区烤烟抗旱耕作技术,利用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物理性状和经济性状上,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3个覆盖地膜的处理优于深耕,垄下深松和传统耕作3个不覆盖地膜的处理,覆盖地膜的处理间进行比较,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不覆盖地膜的处理间进行比较,深耕垄下深松传统耕作.在化学成分上,深耕、深耕+地膜、垄下深松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深耕,垄下深松的主要经济性状相对于传统耕作的增幅依次减小,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的香气成分的种类比较丰富,有正面影响的成分种类也较多.综合来看,深耕+地膜最好,垄下深松+地膜次之.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四川省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探索构建以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和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全省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和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7.
吉林东部丘陵区烤烟优化灌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对不同灌溉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灌水之前,不同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灌水之后,喷灌、沟灌2个处理在农艺性状、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主要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等因素上都优于对照.总之,在相同灌溉量下,喷灌处理的效果最好、最有效,沟灌次之.  相似文献   
98.
四川省阿坝州小麦条锈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阿坝及其周边地区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和AFLP多态性进行了研究.49个参试菌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分为2种类型:水源11致病类群类型和Hybrid46致病类群,分别占44.9 %和55.1 %,其中水-14和CY32为优势小种.CY31仅在黑水县检测到,云南盐津菌株CY32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利用E2M3、E4M3、E7M3、E2M4、E6M4、E4M6、E6M7等7个引物组合,对各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出,共扩增出168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2条,多态率为19.05 %.49个样品AFLP的Dice相似系数范围为:0.4063~1.0,其中阿坝州菌株聚类分析后被分作A、B两组,后者在相似系数0.7814水平上又分为两个亚组.松潘县的菌株中,4个菌株属于A组,9个菌株属于B组第一亚组,6个菌株属于第二亚组.来自黑水县和九寨沟县的菌株均属B组的第二亚组.第二亚组遍及阿坝州各采样点.来自凉山州普格县的菌株与阿坝州的菌株的遗传相似性很低,在相似系数0.73水平时归入C组.但在阿坝和凉山分别个测出1个菌株,与区内其它菌株均不相似,但彼此间相似系数为0.7813;可见四川条锈病菌阿坝群体独立于梁山州群体,但又有一定的联系.来自云南盐津的条锈病菌根据AFLP多态性被划成B组的第三亚组,与普格县菌株相差较大而与阿坝州菌株更相似,其来源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同一块田中,条锈病菌的组成可以相差很大,遗传相似系数为1.0的菌株一块田内发现两株.松潘青云乡至川主寺沿公路晒场、院坝子上自生麦苗上菌株在不同采样点间病菌也有差别.未发现生理小种和AFLP性之间的关联性.以CY32为例,其AFLP多态性十分明显,菌株分属A、B1、B2、B3等不同类型.表明病菌毒性突变可以在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中发生,新小种的发生可能不是由1个突变克隆不断繁殖扩大而来.  相似文献   
99.
金针菇是城乡居民喜食的一种功能食品。本试验采用深层发酵法培养金针菇液体菌种,然后将菌种接入固体栽培料中,观察它的出菇情况,为缩短发菌周期,在本地区合理栽培金针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持续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分析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小麦条病持续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小种变异及品种抗病性丧失。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32号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四川省绝大部分生产品种的抗性丧失,加之气候适宜及防治工作未跟上,造成小麦条锈病连续几年的大流行。为了控制条锈病的流行和危害,提出了淘汰感病品种,推广现有抗病品种,加快审定新的抗病品种及抓好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等应急措施。为了长期持续控制小麦条锈病,提出了提高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丰富度,抗病基因台理布局,利用慢锈品种和持久抗性品种等策略。同时在川西北的越夏茵源基地应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合理布局抗病品种,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阻滞病原菌变异。经过不断努力,小麦条锈病可望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