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1.
冬小麦短缩茎的维管系统与叶蘖同伸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米国华  梁振兴 《作物学报》1992,18(6):401-406
本文通过对冬小麦短缩茎维管系统结构及其发育进程的连续观察,阐明了茎内维管系统在小麦叶蘖生长,尤其叶蘖同伸规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何提高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名称和定义比较混乱 ,在使用时应给出明确的定义。世界范围内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仅为 3 3 1 5%~3 4 51 % ,肥料氮的损失途径主要包括硝态氮淋洗损失、氨挥发损失、反硝化损失、作物自身地上部的挥发损失和地表径流损失。优化氮肥管理、氮高效品种选育、种植制度的改革以及改善作物的生育条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但是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综合配套方案目前很难实施。农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等各相关学科科学家的通力合作 ,是这一问题最终解决的希望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条件下调查了剪叶对叶片与籽粒间碳水化合物及植物内源激素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并用挂瓶渗透法研究了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穗性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剪叶不仅限.制了叶源端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的供应,而且也改变了果穗穗轴的内源激素平衡.吐丝后12天内剪叶处理使穗轴内源ABA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吐丝后至开始灌浆前,1mg/kg的外源IAA处理使穗长增加,对结实无显著影响,但开始灌浆后,IAA处理使使粒数增加.IAA处理还出现较多奇数穗行的果穗,在1~50mg/kg范围内随浓度增高而增多,最多可达1/3;吐丝后5~8天内10mg/kg的外源GAs处理,使秕粒数显著增加,而同期的1mg/kg的外源ABA处理,使秕粒数显著降低,因而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5.
优化灌溉与施肥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优化灌溉与施肥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限量灌溉处理相比,优化灌溉和传统灌溉处理小麦最上部3个节间明显伸长,导致株高增高10cm,旗叶叶面积减小7%,但倒2叶和倒3叶叶面积分别增加7%和20%;优化灌溉处理小麦旗叶茎叶夹角明显减小。与未施N肥处理相比,施用N肥有增大小麦株高、叶面积和茎叶夹角的趋势,且传统施N比优化施N更加明显。优化水N管理麦田各层次透光率与传统处理差异较小,但它们均显著低于限量灌溉和未施N处理。  相似文献   
16.
小麦熟相与粒重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施肥措施——营养体建成及衰亡——物质运转与分配——粒重形成的综合体系,研究了不同熟相小麦在粒重形成过程中各器官的一些主要生理性状的变化。从施肥及营养生理角度阐述了小麦不同熟相发生的原因和导致粒重形成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从理论上提出了高产条件下,争取正常熟相、提高粒重的合理施肥运筹体制。关于熟相的概念,除确定其形态色相表现之外,还根据粒重形成过程中的源、库、流关系,赋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生长调节剂 MET 和 BR 对小麦穗器官发育、穗粒数和粒重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小麦穗粒重形成过程、过氧化物酶活性、内源 ABA 和 GAs 含量及功能叶片光合强度在处理问的差别。结果表明:药隔期叶面喷洒 BR 对穗基部和顶部弱势小穗、外围弱势籽粒有促进作用。MET 却对强势籽粒的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经 MET,BR 处理后,旗叶光合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随处理后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在粒重形成过程中,内源 ABA、GAs 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均与籽粒建成、灌浆、成熟进程各发育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初步研究了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及大田应用技术。多效唑有抑制小麦胚芽鞘、地中茎和株高的效应,并可增加单株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培育壮苗、壮株和防止倒伏。多效唑可提高小麦植株的生理活性,使茎叶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这种生理优势可一直维持到成熟。浸种和根施的适宜浓度为50~100PPm;叶面喷洒浓度以100-200PPm为宜;浓度过高,抑制过甚,对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9.
优化灌溉与施肥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栽试验研究连作对茄子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长初期 4 5d内重茬茄苗株高、叶面积、主根长和总根长明显低于正茬 ,导致茄苗地上部、地下部鲜物质量分别比正茬减少 33 2 %和 30 2 % ,且重茬茄苗随苗龄的增加其根结线虫危害加重。对重茬土壤消毒虽消除线虫的危害 ,但未完全改善重茬茄苗生长状况 ,且播种后 7d重茬土壤茄子出苗率比正茬低 15 % ,表明茄子连作障碍是土传病虫害和化感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水培收集的根系分泌物 ,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对茄子胚根、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 ,表明化感作用是茄子连作障碍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优化灌溉和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传统水氮管理和优化水氮管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于1999~200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德合作项目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了包括灌溉、氮肥和秸秆3因素共18个处理组合的田间试验。传统水氮管理尽量模仿当地农民的生产实际,优化水氮管理以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为原则,结合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的实测值来具体确定。结果表明,优化灌溉在节水11mm的情况下,小麦产量与传统灌溉无显著性差异;优化施氮与传统施氮相比,氮肥用量降低了75%,但产量并不降低;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相比,冬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在保持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华北平原小麦生产中节水的空间相对较小,而节肥(指氮肥)的空间相对较大,优化施氮管理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