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甘蔗品种新台糖1号在分蘖期叶面喷施45mg/L富镧稀土,最终使小区有效茎数、茎长、茎径和单茎重都有所提高,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而且促进了甘蔗的蔗糖积累,使甘蔗蔗糖分和蔗汁重力纯度明显提高,还原糖分降低,明显提高了甘蔗品质。在供试的3个富镧稀土产品中,以97%La2O3的效果最好,其甘蔗产量和公顷含糖量显著高于对照(水)和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常乐"稀土。  相似文献   
92.
在甘蔗的分蘖初期用乙烯利、富镧稀土及其添加营养元素的复合制剂H1、H2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各处理能明显提高甘蔗叶片的光合色素及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叶片的苹果酸酶、酸性转化酶及多酚氧化酶等酶活性;并改善了甘蔗的产量性状,各处理的甘蔗有效茎数、茎长、茎径、单茎重及产量均高于对照。增产效应为H1>H2>乙烯利>富镧稀土。  相似文献   
93.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通过网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氮量对甘蔗伸长期氮肥效率与氮素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15%~27%来源于当季肥料施的氮,73%~85%来自土壤和种茎氮;氮肥利用率为21.78%~26.75%,残留率为61.24%~69.85%,损失率为8.37%~12.02%。增施氮肥,甘蔗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及氮肥吸收量、氮肥残留量、氮肥损失量以及氮肥残留率明显增加,而氮肥吸收率和损失率明显下降,氮素和干物质在蔗茎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同时氮素残留分布在0~20 cm土层呈上升趋势,在20~40 cm土层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4.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设15N标记尿素作基肥(5g/盆)(T1)、基肥(2.5g/盆)+分蘖肥(2.5g/盆)(T2)及基肥(1.5g/盆)+分蘖肥(1.5g/盆)+攻茎肥(2g/盆)(T3)3个处理,研究施氮方式对甘蔗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比较,T2、T3极显著提高了甘蔗尤其是蔗根和蔗叶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其中T3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3个处理间甘蔗植株的氮肥偏生产力、吸收的肥料氮、氮素分配率及氮肥利用率等数值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氮肥以基肥+分蘖肥+攻茎肥施用最有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5.
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A1)、编织布旱育秧(A2)、塑盘旱育秧(A3)、编织布湿润育秧(A4)、塑盘湿润育秧(A5)5种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处理2个因素,研究育秧方式对抛栽早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后立苗最快的是A2,其次是A3和A5,A1和A4最慢;分蘖最快、数量最多的是A2,其次是A1,A4分蘖最慢、数量最少;干物质积累A2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是A3、A5和A1,A4积累最少;A2的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较好,A4产量最低、产量性状较差,其他处理的产量及性状介于A2与A4之间。施用壮秧剂可促进早稻生长,改善产量性状,提高产量。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综合早稻生长和产量及性状看,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合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旱育秧。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广西主要水稻品种的耐低肥能力,筛选养分高效水稻品种供生产应用。【方法】选 用广西 48 个主要水稻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设置 1/3 正常施氮量、不施磷肥、不施钾肥、正常施肥 4 个处理。根 据相对产量(低肥条件下水稻产量 / 正常施肥条件下的产量)评价水稻品种的耐低肥能力。【结果】1/3 正常施 氮量、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处理水稻的相对产量分别为 0.89、0.88 和 0.93,且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据 品种相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48 个参试水稻品种按耐低氮能力、耐低磷能力、耐低钾能力分别可以聚类成 3 类。 其中,广两优 1598、桂两优 2 号、特优 5 号、特优 582、桂丰 2 号、特优 3813、T 优 6135、科两优 889、中广 香 1 号、亚航金占等 10 个品种同时具备较强的耐低氮、低磷、低钾能力。【结论】广西不同水稻品种耐低氮、 低磷、低钾能力的差异显著,参试 48 个品种中 10 个品种同时具备较强的低氮、低磷、低钾能力。  相似文献   
97.
施氮水平对甘蔗苗期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采用网室微区盆栽试验方法,基肥设15N标记尿素0.75、1.5、2.25 g/盆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施氮水平对甘蔗苗期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15.18%~16.77%来自施用的氮肥,83.23%~84.82%来自土壤和种茎;甘蔗氮肥利用率为1.76%~3.44%。随施氮水平的提高,甘蔗幼苗干物质、N、P、K积累,以及来源于肥料氮素比率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N与P、K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施氮水平主要影响氮磷钾尤其是肥料N在甘蔗地下部分器官的分配。  相似文献   
98.
广西秋、冬旱常年发生,蔗地土壤水分不足是影响翌年宿根蔗发株及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试验采用对比法设计,在秋季干旱条件下,对生长中后期的新植蔗进行微喷灌处理,并以不喷灌为对照(CK),探讨微喷灌处理对翌年宿根蔗发株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喷灌处理具有促进翌年宿根蔗地上部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发株早、发株数多、发株率高,同时株高、假茎粗、单株干重极显地著优于CK;微喷灌处理对宿根蔗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粗根形成和提高蔗根含水量,但根长较CK短,根系的纵向生长不及CK,对根条数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中还发现,微喷灌处理的蔗株粗细较一致,株高生长个体间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99.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探讨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红薯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能提高0~10cm耕层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各项碳库指数,而对10-20cm土层的影响不明显;免耕稻草覆盖0~10cm、10—20e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高于传统栽培,说明免耕稻草覆盖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产上长期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措施,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00.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及氮素矿化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稻田红壤免耕稻草覆盖方式种植红薯,研究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碳、氮和氮素矿化菌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增加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的碳氮比;保护性耕作处理的氨化细菌数量无论是在0~10cm土层还是10~20cm土层均比传统耕作处理高近1倍,而硝化细菌数量则是0-10cm土层高于传统耕作处理,且差异显著,10~20cm土层与传统耕作处理差异不大。说明保护性耕作能增加表层土壤碳、氮含量,降低土壤碳氮比,有利于氮素矿化菌的生长,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速效氮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