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1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农业部也将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推广列入重点工作。有鉴于此,高唐县在对畜禽污染处理应用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结合实际生产形成了一整套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工艺流程。1粪污处理技术推广应用条件1.1质量兴农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重点是供给侧的改革。(1)现实情况:畜产品多而不优、品牌多而不亮、农业大而不强。(2)需要采取的措施:推进标准化,把优质产出来;加强执法监督,把安全管出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把品牌树起来;强化现代要素  相似文献   
72.
新生仔犬一般是指初生至3周龄的犬,这一阶段的仔犬由于刚刚从母体降生,未开眼和耳闭锁,听不见也看不到,其免疫防御系统、消化排泄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也不健全,完全依靠乳汁存活,所以饲养中一定要加强管理,一般来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3.
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盐池县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草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变化。结果表明,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和固定沙地在降低土壤密度方面优于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孔隙度差异显著,根系垂直分布较好的植被对深层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封育、退耕还林等人工植被恢复措施能够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但在改良土壤质地方面还需要时间的累积。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迥异,这与土壤密度、孔隙度和质地等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类型和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从品种选择、育苗、苗床管理、定植及定植后的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芦笋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芦笋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技术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各行各业如何应对当前气候的变化已经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所以农业领域将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性将会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本文将从农业适宜性的影响以及实现农业适应性的措施以及如何对农业适宜性的实行成功与否的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构建出一个农业适宜性方法的理论,以期为未来农业适宜性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离婚探望权纠纷特点的分析,结合我国婚姻法相关制度的规定,提出了解决农村探望权纠纷的立法和司法设想。  相似文献   
77.
甘肃定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近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以退耕还林重点地区定西市安定区为例,通过采集、实地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退耕植被类型地与对照地(农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情况。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柽柳的含水量最高,分别为13.44%和13.52%。农田和山杏的含水量最低为8.01%和8.2%。0~60cm不同土层中柠条的容重最小且变化不大,农田的上下变化最大。在20~60cm退耕还林地的孔隙度均高于天然草地和农田,天然草地和农田非毛管孔隙度小且上下变化大,不利于土壤入渗。刺槐、柠条、柽柳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最多,分别是农田的3.4、2.8和2.4倍。退耕还林以后,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与农田和天然草地相比,刺槐,柠条的改良效果最好。因此对退耕还林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土壤环境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相似文献   
78.
不同作物-香蕉轮作对香蕉生产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蕉连作(B)、辣椒-香蕉轮作(B-PE)、甘蔗-香蕉轮作(B-S)、冬瓜-香蕉轮作(B-W)和南瓜-香蕉轮作(B-PU)5个系统为对象,研究了海南岛北部不同作物轮作后对再植香蕉产量、品质、发病率和土壤肥力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香蕉连作对照B相比,轮作辣椒、甘蔗和冬瓜后再植香蕉(B-PE、B-S、B-W)均能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枯萎病防控率达到66.62%~75.41%),促进香蕉生长(株高增加36.76%~41.80%,茎围增加28.22%~38.42%),产量提高23.17%~45.61%;(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土壤的pH值、速效磷含量和可培养细菌数量均与可培养尖孢镰刀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主坐标分析(PCo A)和多元回归树分析(MRT)结果均显示,轮作辣椒、甘蔗和冬瓜后再植香蕉(B-PE、B-S、B-W)处理间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轮作南瓜后再植香蕉(B-PU)处理和香蕉连作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相近。可见,辣椒-香蕉、甘蔗-香蕉和冬瓜-香蕉轮作处理(B-PE、B-S、B-W)均能提高香蕉产量,改善土壤肥力质量,对香蕉连作障碍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9.
大棚生产是技术高,投资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由量转为质。稀特、鲜、新嫩、野已是市场的抢手  相似文献   
80.
[目的]为了认识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氮肥添加下栗钙土中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量碳对恒湿处理和干湿交替的响应。[结果]干旱土壤再湿润后激发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与恒湿处理相比,多次干湿交替后,土壤呼吸释放CO2累积量增加了28.40%。干湿交替处理培养过程中,干湿交替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最大值为467.2 mg/kg,比恒湿处理高20.60%。[结论]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