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32.
夏绍嫘  杨红玉  吴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08-16008,16155
[目的]比较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和灰霉菌分泌毒素对拟南芥的致病性差异。[方法]分别用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和灰霉菌分泌毒素接种拟南芥叶片,然后观察二者对拟南芥叶片的发病情况。[结果]灰霉菌毒素对拟南芥有一定的致病力,且与孢子侵染有相似之处。灰霉菌在对拟南芥侵染的过程中分泌大量毒素,毒素能降解细胞壁,有利于菌丝的扩大生长。菌丝的扩大生长能分泌更多的毒素,因此两者相互配合杀死植物细胞。[结论]为灰霉菌毒素的分离、提纯、鉴定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添加葡萄糖对中亚热带阔叶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亚热带阔叶林(罗浮栲林)土壤,设置7个碳添加梯度(C量分别是0,300,600,900,1 000,1 100,1 300 mg/kg),在25℃、土壤饱和持水量(WHC)的60%条件下室内培养21 d,研究活性碳对阔叶森林土壤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添加量增加,NO_3~–-N迅速降低且在C 900 mg/kg水平达到最低,此时NO_3~–-N降低28.35 mg/kg。可溶性有机氮(SON)在第7天随葡萄糖碳添加量而降低,但是到第21天在900~1 300 mg/kg C水平,SON高于第7天,且用氯仿熏蒸提取后来自微生物的SON开始增加;总的SON增加15.09~17.10 mg/kg。可见,通过NO_3~–-N的微生物同化转化为有机氮,使该地区在降雨较多的情况下降低NO_3~–-N的淋溶或反硝化气态损失风险,增加SON的淋溶风险。但是在生态系统氮需求发生改变时SON能迅速响应使该地区森林土壤氮有效矿化,并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提高生态系统中氮的可利用性。凋落物残体氮浓度增加,且残余土壤氮增加5.64 mg/kg。红外光谱显示,碳添加量为900 mg/kg降低罗浮栲土壤经K_2SO_4溶液提取后残体在各波数处的吸收峰比例,且在吸收峰最高的426~600 cm~(–1)、900~1 200 cm~(–1)范围内,碳添加的影响最小,表明碳添加使土壤矿物对氮的保持增加,且有机氮变得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4.
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纳(SNP)对干旱胁迫下拟南芥种子萌发、幼苗主根长和叶片超氧阴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SNP(0.01 mmol/L)不影响种子萌发、幼苗主根长和幼苗的生长,显著降低拟南芥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2-.)的含量,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旱性。高浓度SNP(0.1mmol/L)不仅抑制种子萌发,还显著抑制幼苗主根长和幼苗的生长。而0.5 mmol/L SNP处理种子的萌发被完全抑制。  相似文献   
35.
为了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转录因子AtIDD4蛋白与下游DNA的互作,通过构建35S-AtIDD4CDS-3×Flag农杆菌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花浸法将35S-AtIDD4CDS-3×Flag结构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实现ATIDD4和3×Flag标签的共表达和超表达。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DNA测序、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对转基因突变体进行鉴定,3×Flag标签与AtIDD4共表达,同时AtIDD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6.
灰霉菌培养及其对拟南芥的侵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简称灰霉菌在以下条件生长发育最快: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偏酸性pH5-6、18-26℃温度,每天给予8h的光照。Botrytis cinerea与拟南芥Columbia生态型有亲和反应。显微镜下观察到病原菌在拟南芥的Columbia生态型上感染后1d可以在表皮细胞壁处层积、萌发和产生萌发管。第二天产生附着胞和侵入锥。第三天叶肉细胞间菌丝形成,叶肉细胞有损伤。第四天可观察到大量的菌丝,此时拟南芥的叶片产生可见病症。6-7d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产生。对可见和显微症状的观察说明寄主与病原菌之间发生亲和反应。  相似文献   
37.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抗逆过程中,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PCD已成为当前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概念、检测方法、植物与病原物互作间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8.
土壤多环芳烃、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污染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是土壤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开展两者复合污染研究,对于农业环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来探讨植物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修复研究进展,并从生态地理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研究趋势,提出植物修复需因地制宜的特性。  相似文献   
39.
水环境中氮、磷营养水平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实验,观察中、低氮、磷浓度条件下水葫芦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总磷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水葫芦对氨氮的吸收率与培养液中氨氮浓度有关,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关系,抛物线转折点与培养液中的总磷浓度有关。过高的氨氮浓度反而会抑制水葫芦的生长,使水葫芦对氨氮的吸收率下降。在氨氮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水葫芦的生长率随着培养液中总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水葫芦对总磷的吸收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0.
抗安氏隐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化的安氏隐孢子虫卵囊超声波破碎,反复冻融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3~5次有限稀释克隆化,筛选出4株持续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IFA和EITB测其反应性.结果表明,4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100~1:12 800,诱生腹水效价为1:6 400~1:102 400;4株单抗均特异性识别安氏隐孢子虫卵囊壁抗原;免疫印迹表明,4株单抗分别与38.0~97.2 kD的主要抗原蛋白条带起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