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在冬季不加温的条件下利用园艺设施生产黄瓜、番茄、葡萄、桃,其关键在于必须提高园艺设施的采光和保温性能。选用透光率高、保温效果好的塑料薄膜是温室优化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设施园艺生产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大量增加,使设施园艺生产向高质量、多品种方向发展,因而急需与之相匹配的栽培技术和配套设施。EVA三层共挤膜是在聚氯乙烯和聚乙烯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透明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42.
安麦1号(安93-22)系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运用作物灰色育种学原理与方法,以豫麦13号作母本,周882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系.近几年来,在安阳市和河南省小麦高肥冬水组区试中表现突出,2000年破格通过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并被推荐参加2000-2001年度河南省小麦良种生产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本文从小麦品质育种的角度,根据麦谷蛋白、小麦面团稳定时间、淀粉糊化特性、含1BL/1RS易位系小麦品种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47.
高产优质多抗中早熟小麦新品种安麦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麦 1号系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小麦室运用作物灰色育种学原理与方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 0 0 1年 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方法1 989年采用作物亲本灰色分类原理与方法 ,选择遗传差异较大的豫麦 1 3 (母本 )和周882 6(父本 )作亲本进行杂交 ;F1 经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原理与方法确定为一等 (重点 )组合 ;F2 、F3、F4据单株灰色选择原理与方法 ,对田间入选单株进行综合评价。单株安 890 9 1 6 2、安890 9 1 6 2 1均被评为一级单株 ;F4安 890 9 1 6 2 1株行入选为优系 ,被评为 1级优系 ,定名为安93 2 …  相似文献   
48.
种衣剂1号对大豆苗期害虫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及方法 种衣剂1号(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主要成分是呋喃丹和多菌灵,和大豆种子按1∶70进行包衣. 试验设计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以未包衣的大豆种子为对照,试验采用棋盘式布点,每区10点,每点10株,合计100株,进行定点调查.试验于1999年在辽宁农业技术学院试验地进行,面积4/15hm2.4月28日播种,5月7日出苗.  相似文献   
49.
1 主要特征特性安麦7号是安阳市农科所“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课题组”于1989年利用当时表现非常突出的豫麦13为母本、周8826为父本进行组配,严格按照系谱法连续多年选育而成,2004年8 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属冷型品种,产量三因素协调,常年产量结构表现为:公顷成穗为600万-640 万,平均穗粒数36粒,千粒重41-43g, 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低,容重高,腹沟较浅。为优质中筋  相似文献   
50.
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进行了21次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的空间搭载试验,共涉及70多种植物的1 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地面种植筛选,已育成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品种(系),包括水稻15个、小麦4个和番茄、青椒、芝麻各2个,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特别是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航天育种在新品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以及航天育种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加强作物空间环境诱变的响应机理研究,破解航天诱变育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