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在"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的支持下,2008~2009年安阳试验站协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后加工研究室连续三年在豫北小麦主产区——安阳的三个县开展了小麦大田和仓储抽样调查。大田小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仅以面团稳定时间≥7.0 min评价,32.7%的大田小麦样品达到优质小麦-强筋二级标准(GB/T17892-1999);68.9%的面  相似文献   
12.
安麦1号系安阳市农科所小麦研究室运用灰色育种理论,于1989年选用豫麦13作母本,周8826作父本进行杂交,连续10年选育而成.2001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累计种植面积已达20万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提高小麦产量潜力性状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库、源、流限制与促进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库的过程中,得出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对产量、物质分配、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开花习性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主要影响,并指出了增加产量潜力的几个途径和维持库、源平衡对产量潜力充分发挥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小麦抗旱育种及水分高效利用育种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抗旱高水分利用类型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植物新种和小麦新品种引种、驯化及研究方向;用改良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抗旱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抗旱性遗传生理研究和品种抗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15.
1麦茬西瓜的生育特点 麦茬西瓜在4月底至6月初播种育苗或直播,7~8月份收获,全生育期处在全年的雨季和暑季,其生态环境与生长发育有其独特特性. (1)麦茬西瓜的全生育期当中,气温高,雨水多,空气与土壤湿度大,西瓜生长速度快,生育周期短,一般从播种到收获仅75d左右,同一品种可比春播西瓜生育期缩短30d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小波变换抑制干扰信号提取真实信号的3种方法,即小波滤波器消噪法;软、硬阈值消噪法;基于模极大值的小波去噪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给出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具体的算法、仿真结果,对于选用小波变换工具进行信号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平  杨春玲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39-48,52
云南省内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冲突,其在表征上是我国自然保护区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内在实质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之间、不同利益主体发展权之间以及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与知识之间的冲突.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正确认知与解决上述冲突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指引,尤需对现有立法和行政理念进行修正,应以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之完整为出发点,尊重本地社区的参与和发展等权利,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生产上利用的五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速.乙可湿性粉剂的株防效达93.3%,鲜重防效达96.1%,28%2,4-D.乙.莠悬浮剂的株防效为92.2%,鲜重防效为94.5%,而45%百.禾可湿性粉剂的鲜重防效为94.9%,略高于28%2,4-D.乙.莠悬浮剂,但株防效为90.7%,效果一般的是50%乙.二.扑乳油,效果不理想的是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2,4-D二甲铵盐水剂。  相似文献   
19.
草坪草病害是由一些微生物的寄生引起的,病害一旦发生,应对症下药防治,以便有效地抑制病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王丽  刘丽霞  陶勇寅  杨春玲  管军 《油气储运》2012,31(11):852-856,887
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确定是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基础。根据油气储运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特点,结合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构建了用于油气储运工程项目整体综合评价的各阶段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法相结合,建立了科学、实用的评价过程及方法。以影响与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为例,对层次分析法和成功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说明。该方法可为科学、准确地评价油气储运工程项目提供有效途径。建议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在相应领域有管理和技术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评价,以获得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