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45篇
  40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45年气候变化对哲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哲盟近45年气候变化对作物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生产潜力有减小的趋势,温度升高使得光温生产潜力更幅减小,受降水变化率大的影响,气候生产潜力变最大。同时,从生产潜力的角度说明了,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和充分利用热量的增加,是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作物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2.
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实现根系与磷素在空间上充分耦合,可为玉米高产栽培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副区为施磷深度,研究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不同春玉米品种的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并分析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旋耕措施下,0~20 cm土层根干质量吐丝期P12和P18较高,乳熟期P12较高,P24吐丝期低于P6而乳熟期高于P6; 20~6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磷肥深施处理均高于P6,以P12最高。深松+旋耕措施下,0~20 cm土层春玉米根干质量吐丝期施磷深度处理均高于正常施磷P6,0~20 cm土层乳熟期和20~6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均为P12和P18较高。旋耕措施下0~20 cm和40~60 cm土层比根长P12最大,与P6差异显著,20~40 cm土层P24最高。旋耕措施下3个土层根系活力和0~20 cm,40~60 cm比根长均表现为P12最高,深松+旋耕措施下根系活力除20~40 cm吐丝期外,P12与P18差异不显著,均高于P6,比根长0~2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P12最高,P24最低,40~60 cm土层P12和P18差异不显著,P12高于P6和P24。除吐丝期2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外,2个生育期各土层根干质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显著、极显著相关,根系干质量和比根长主要影响因素是深松和磷肥施用深度,根系活力与深松密切相关。综上,春玉米总根干质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正相关,总体表现为深松+旋耕旋耕措施,磷肥施用深度在旋耕措施下12 cm左右较为适宜,在深松+旋耕措施下12~18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3.
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春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漫灌常规常量追氮为对照(CK),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浅埋滴灌下常量追氮(T1)和优化追氮(T2:70%常量追氮)春玉米田生育期内CO2、N2O和CH4排放特征,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春玉米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K(P<0.05)。相同施氮量下,浅埋滴灌相比传统漫灌N2O排放量增加11.78%,CH4吸收量降低34.78%;T2较T1处理CO2和N2O排放量分别减少13.15%和20.27%。相同施氮量下,与CK相比,T1处理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P<0.05),浅埋滴灌T2处理GHGI较T1处理降低10.46%;CK和T1处理综合增温潜势(GWP)均显著高于T2P<0.05);T1和T2处理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NEEB)均显著高于CK(P<0.05)。综合来看,浅埋滴灌下T2处理,既降低了GHGI和GWP,又保证了较高玉米产量和NEEB,是西辽河平原玉米兼顾高产、高效和生态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4.
在高密(9.26万株·hm-2)种植条件下,研究了4个春玉米品种(内单314、宁玉3 09、金山116、金山20)的受光态势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单株叶面积以内单314最大,且 棒三叶及以上层位叶片的分布比例在4个春玉米品种中均最高;4个春玉米品种不同层位叶向 值总体表现为棒三叶上>棒三叶下>棒三叶,其中棒三叶上以及棒三叶均以内单314最大, 以宁玉309最小,棒三叶下以金山20最大,金山116次之,内单314最小;不同生育时期光合 势以吐丝至乳熟期最大,品种间表现为内单314>宁玉309>金山116>金山20;净光合速率 除08∶00以外,其它各时段均以内单314最高;平均瞬时光能利用率以内单314最大,宁玉30 9次之,金山20最小;在4个春玉米品种中,内单314受光态势好,光合能力强,产量最高, 是试验所在地西辽河平原高密栽培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探讨通辽地区牛膝最佳栽培密度,以期为在该地区进行牛膝的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每公顷株数约为D1:834000,D2:556000,D3:417000,D4:333500,D5:278000,测定了不同密度处理牛膝生长和生理指标及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D1密度下,牛膝苗期生长相对较好,采收期地上部生长显著受限,单株地上部鲜重显著低于D5;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牛膝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相对电导率逐渐降低,D4和D5处理叶片绿素含量显著高于D1,D1处理的牛膝叶片相对电导率极显著高于D3,D4,D5处理;不同种植密度的牛膝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SOD、POD活性无显著差异;采收期牛膝根部有效成分β-脱皮甾酮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因素,在通辽地区牛膝的推荐种植密度8340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6.
不同氮素用量对甜荞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甜荞麦适宜施氮量,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甜荞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影响的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置5个氮素水平N_0、N_1、N_2、N_3和N_4(0,30,60,90,120 kg/hm~2),研究了甜荞麦不同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荞麦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N_2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最大,但N_3处理籽粒中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最大。荞麦籽粒氮、磷和钾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N_3处理籽粒中氮、磷、钾养分含量最大;增加施氮量可提高氮、磷和钾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但会降低它们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甜荞麦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N 7.09 kg、P_2O_5 4.15 kg、K_2O 8.74 kg,养分比例为1∶0.59∶1.24,养分生产效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N_3处理的氮磷钾养分生产效率均达最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氮磷干物质生产效率先增后降而后又上升,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逐渐上升,N_4处理的氮磷钾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达最高。综合考虑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因素,施氮量90 kg/hm~2为甜荞麦适宜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17.
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通平1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平118是内蒙古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外引系通引6WC为母本、自选系通自051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经过3年的自治区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出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论述了通平118的特征特性、生育特点、产量表现和关键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8.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立双  杨恒山  毕文波  张瑞富 《玉米科学》2014,22(4):120-125,131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高量施肥和减量施肥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单位面积N吸收量和吸收速率高量施肥均高于减量施肥;除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外,K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总体变化趋势与N相同;P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在出苗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至吐丝期高量施肥低于减量施肥,其他生育阶段均为减量施肥低于高量施肥。植株N、P、K的积累量各生育时期高量施肥均高于减量施肥。完熟期高量施肥和减量施肥各器官N、P分配比均以子粒中最大,且高量施肥均低于减量施肥;K分配比例以茎中最高,高量施肥高于减量施肥。玉米N、P、K的收获指数和养分利用效率年度间均表现为减量施肥大于高量施肥。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针对干旱半干旱西辽河平原区农田耕层存在的土壤质量问题,揭示不同免耕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的影响。  方法  设置浅旋秸秆不还田农户模式(CK)、免耕秸秆秋覆还田(MG)、免耕秸秆秋覆春二次粉碎还田(ME)、免耕秸秆秋覆春配施秸秆腐熟剂还田(MF)、免耕秸秆秋覆春二次粉碎配施秸秆腐熟剂还田(EF)5个处理,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免耕和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结果  0 ~ 15 cm土层中4种免耕秸秆还田方式降低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15 ~ 30 cm土层中MF和EF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较高,MF中增加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假平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EF中增加Haliangium、溶杆菌属(Lysobacter)、Subgroup_10、Alistipe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30 ~ 45 cm土层中4种秸秆还田方式均增加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增加了节杆菌属、拟杆菌属、Gaiella、硝化螺旋菌属 (Nitrospira) 相对丰度,但减少了Alistipes、Escherichia-shigella相对丰度。4种免耕秸秆还田方式降低0 ~ 15 cm土层真菌操作分类单元数,但增加15 ~ 45 cm土层真菌操作分类单元数;4种免耕秸秆还田方式降低了外瓶霉属(Exophial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秸秆还田中新出现丝状真菌柄孢霉(Podospora)、角菌根菌属(Ceratobasidium)、Archaeorhizomyces,配施秸秆腐熟剂的2个处理新出现了粉褶蕈属(Entoloma),并增加了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的相对丰度。试验区能对生长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细菌比真菌多。从细菌多样性看,免耕秸秆秋覆春配施秸秆腐熟剂还田后增加了产黄菌属(Flavobacterium)、Ruminococcus__gnavus_group、Methylophilaceae相对丰度,ME和EF对产黄菌属和Methylophilaceae相对丰度增加幅度较大;从真菌多样性看,CK中Mrakia和Myceliophthora物种相对丰度较高,MF中Peristomialis和Powellomyces 物种相对丰度较高,EF中Cercophora和Scytalidium物种相对丰度较高。  结论  免耕秸秆秋覆春二次粉碎还田及其施用腐熟剂措施可增加降解纤维素功能菌及菌根真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对于西辽河平原雨养区春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为探讨苜蓿轮作玉米后玉米植株养分吸收与转运特性,以7龄紫花苜蓿地为前茬,连续3年采用当地同一高产栽培方案种植玉米,测定植株N、P、K养分的吸收、积累及转运。结果表明:苜蓿轮作玉米后,植株氮、磷含量吐丝后随着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植株钾含量在吐丝前随着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植株氮、磷、钾积累量随着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年份植株氮吸收量和吸收比例在乳熟-成熟期差异最大,植株磷吸收量和吸收比例差异不显著,植株钾吸收量和吸收比例在出苗-大喇叭口期差异最大。植株氮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均随玉米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植株磷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随玉米种植年限增加差异甚微;植株钾转运量、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均随玉米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苜蓿轮作玉米后,随玉米种植年限增加,植株N、P、K吸收养分能力下降,氮养分转运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