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丽轮枝菌Nit突变体产生及其营养亲和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DNA限制性酶切多态性(RFLPs)的A组和B组中选用了具代表性的7个大丽轮枝菌菌系作营养亲和性测定.病菌分别接种在含氯酸钾15~25g/l的基本培养基(MM)、梅干培养基(PLA)、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上,从中获得了41个不能还原利用硝酸钠作为唯一氮源正常生长的突变体(Nit).Nit突变体以PDA和PLA含氯酸钾20~25g/l的两种培养基上发生频率较高.根据对不同氮源利用生长情况,获得了Nit突变体5种生理表现型.以Nit1居多(50%~100%),其次为NitM(0~50%).表现型互补的Nit1与NitM突变体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测试菌系可划分为VCG01和VCG02两个营养亲和群,分别含RFLPsA组的4个菌系和B组的3个菌系.  相似文献   
42.
苹果黑星病的症状类型及时间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苹果黑星病症状的多样性,并根据寄主的反应和病征的特点,将其分为疱斑型、边缘坏死型、干枯型、褪绿型、梭斑型、疮痂型6类;初步确定了苹果黑星病在陕西旬邑县有2个发病高峰,1个出现在7月上旬,另1个出现在9月初;建立了病害流行时间动态函数。  相似文献   
43.
从ITS序列和ISSR分子标记水平对45株棉花黄萎菌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共扩增到178条多态性条带,呈现丰富的多态性。依据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菌株的致病性以及ITS测序结果,可将45个菌株分为弱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强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和变黑轮枝菌3类,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保存年限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所有菌株均表现出了典型的分子标记模式,仅有菌株394的ITS序列出现了单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44.
检测了20世纪50、60、70和80年代室温保存于矿物油中的261株植物病原真菌的存活情况,各年代段菌株存活率分别为56.9%、64.5%、72.2%和85.3%。其中1株棉花枯萎病菌的存活期达57 a,1株禾谷镰刀菌存活期达56 a,1株意大利青霉存活期达54 a,1株苹果腐烂病菌存活期达53 a,1株牡丹枝孢霉和4株棉花黄萎病菌的存活期达52 a,是迄今为止使用该方法保存最长期限的报道。同时,测定了22株保存于各年代段的棉花黄萎病菌的产孢量、菌落直径和致病性。结果表明,矿物油室温保存菌株的菌落直径、产孢量与保存年限间无相关性;77.3%的菌株丧失了致病性,其中两株保存期限超过50 a的菌株仍保持较高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5.
研究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检测种植转Chi+Glu双价基因棉、转Bt基因棉和非转基因常规棉在不同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单酯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转Chi+Glu双价基因棉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蔗糖酶、土壤脱氢酶和土壤过氧...  相似文献   
46.
土壤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快速定量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和黄萎病的初侵染来源。对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进行定量是黄萎病监测和预警的基础。本研究以大丽轮枝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区特异性引物对P1/P2扩增产物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标准曲线,结合土样水筛法建立了土壤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定量检测体系。同时,建立了土壤中微菌核数量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实时定量PCR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倍,检测下限为1个微菌核/克土,在5.54×102~5.54×107copies范围内,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的土壤中微菌核个数n与Ct值之间的关系为n=e7.3-Ct/3.905。温室人工接种微菌核数量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间的线性关系为y=2.710n+0.251。  相似文献   
47.
内生球毛壳属真菌CEF-082对棉花黄萎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生真菌在生物防治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明确棉花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CEF-082对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拮抗作用及对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的防治效果。采用圆盘滤膜法、凹玻片法等测定CEF-082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温室采用滤液接种法和基质接种法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棉株内防御基因的表达及黄萎病菌的含量。结果表明,CEF-082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棉花黄萎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为100%,对分生孢子产量的抑制率为70.5%,试验浓度范围内对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棉苗预接种CEF-082培养滤液或将CEF-082的玉米沙粒培养物接入基质中再种植棉花,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37%和66.88%;这两种处理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没有副作用,且后者对出苗有促进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EF-082代谢产物显著提高了棉花防御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多酚氧化酶基因(ppo)以及β-1,3-glucanase基因的表达量,抑制了黄萎病菌在棉株体内的繁殖。棉花内生真菌CEF-082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作用机理主要有抗生作用和诱导抗性,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通过对菌核型强致病力菌株Vd080产生的800个T-DNA插入突变体进行致病力测定,筛选得到31株致病力极显著降低的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性状分析。分子验证结果表明,这些低致病力突变体均为阳性,且有25株的T-DNA为单拷贝插入。与野生型菌株Vd080相比,这25株低致病力突变体菌落形态变异丰富,除了8株与野生型菌株形态一致的菌核型突变体外,还有3株黄色菌丝型,2株白色菌丝型和12株中间型突变体。此外,多数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粗毒素产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各生理指标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借助TAIL-PCR技术和VdLs.17的基因组数据库,进一步获得了这25株单拷贝插入低致病力突变体T-DNA的侧翼序列,并从Vd080中成功克隆得到了影响黄萎病菌致病力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49.
应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大丽轮枝菌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对从陕西采集的67株菌株、矿物油室温保藏的24株菌株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提供的5个大丽轮枝菌进行落叶型与非落叶型分子鉴定,以明确陕西是否存在落叶型菌株,掌握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67株陕西菌株中有21株落叶型菌株,46株非落叶型菌株,落叶型菌株的比率为31.3%;其余29株菌株中14株为非落叶型菌株,5株为落叶型菌株,9株未产生特异性条带,1株用两对引物均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采用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接种冀棉11进行致病性测定,以了解落叶型菌株和非落叶型菌株致病力的差异。结果显示,21株落叶型菌株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0.5,是19株非落叶型菌株病情指数(17.9)的2.3倍。  相似文献   
50.
我国主要苹果种质抗黑星病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涂抹法、浸蘸法、菌饼覆盖法和注射法接种苹果黑星菌分生孢子,确定了适于苹果黑星病菌的涂抹接种法.收集了"秦冠"、"陕富6号"、"嘎啦(丽嘎)"、"红星"、"乔纳金"、"粉红女士"、"金世纪"、"萌"、"太平洋玫瑰"、"澳洲青苹"、"4-1"、"M26"、"MMl06"、"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等15种苹果种质资源,并对其抗苹果黑星病特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15种苹果种质可被划分为高度抗病品种"新疆野苹果"和"秦冠",中度抗病品种"八棱海棠",中度感病品种"MM106"、"M26"、"乔纳金"、"红星"、"陕富6号"和"丽嘎",高度感病品种"澳洲青苹"、"4-1"、"萌"、"太平洋玫瑰"、"粉红女士"和"金世纪"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