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8篇
  10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72.
73.
11种植物psbA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叶绿体psbA基因的启动子是叶绿体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启动子,研究该基因的编码特点对完善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研究设计、提高外源基因在受体物种中高效、稳定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多种分析软件,对11种植物的叶绿体psbA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种植物psbA基因的ENC(Effective Number o...  相似文献   
74.
在分析总结大面积高产小麦品种豫麦13号选育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方法。提出大面积高产品种应对变动环境有较广泛适应性,产量结构宜以穗数、穗重并重类型为主。并具有合理冠层结构,协调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较好的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能力,较强的根系活力和综合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75.
回顾近60年黄淮麦区品种间杂交育种与其他育种途径技术演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指导该地区冬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76.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中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各级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增加,磷素有效性< 10 μm粒级最高,10~50 μm粒级最低.不施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显著减少;施肥均可提高土壤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含量,全磷和无机...  相似文献   
77.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1By8的分子检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的加工品质与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组成和含量密切相关,特别是Glu-1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和含量.为此,试验利用1By8亚基标记对黄淮麦区目前生产利用或曾经利用过的小麦品种及部分育种资源共150份进行了检测,其中有43份材料扩增出527 bp特异片段,表明具有1By8亚基;107份材料未扩增出527 bp片段,表明不具有1By8亚基;1By8亚基的出现频率为28.6%.所用材料的鉴定结果与SDS-PAGE电泳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特异性PCR标记鉴定1By8亚基是可靠的.与SDS-PAGE相比,PCR标记更加快速、简便和准确.  相似文献   
78.
差速式三通道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杏干加工过程中鲜杏切瓣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和卫生难以保障等问题,在对鲜杏几何特性及空间三轴旋转转动惯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几何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差速带式鲜杏动态定向输送原理,确定了样机的总体结构方案;进行了差速式鲜杏定向输送机理分析和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设计,设计了相应的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以赛买提鲜杏为试验对象,以定向带/夹持带速比、定向带上口间隙和鲜杏尺寸为试验因素,定向准确率和切割准确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的性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定向带与夹持带速比为6.52,定向带上口间隙为15 mm,鲜杏横径尺寸为32.1~35.0 mm时,鲜杏在输送过程中的定向准确率为87.4%,切割准确率为85.6%。  相似文献   
79.
振动方式和频率对杏树振动采收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受到不同振动激励后杏树的响应状态以及杏树最佳振动采收频率,该文建立了单偏心式和对称双偏心式振动激励下杏树响应模型以及杏树-采收机动力学模型;分析杏树受振动激励后,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状态。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杏树受单偏心式振动激励时,主要表现为扭转振动,夹持位置运动轨迹为圆形;受对称双偏心式振动激励时,主要表现为弯曲振动,夹持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利用LabView振动测试软件,通过沿杏树主干安装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杏树不同位置振动加速度变化。分析表明,振动由夹持位置沿树干向上传递,同时获得不同位置的加速度振动响应曲线;通过MATLAB对达到振动稳态后0.1 s内数据进行傅里叶拟合分析表明,各级枝干检测点均做周期性简谐运动,得到不同位置加速度拟合曲线及振动响应函数;通过对0~50 Hz加速度频谱分析表明,杏树在11.56 Hz振动激励时,各检测点加速度值最大。该研究可为林果振动收获机械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米桑、双果和晚丰三个巴旦木品种的物理特性,进行不同厚度和含水率相关力学特性试验,为巴旦木破壳加工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和测量不同品种巴旦木外形尺寸、含水率、壳仁结构与间隙、力学特性等。[结果]含水率对巴旦木外形尺寸、壳仁结构,以及对晚丰、米桑的破壳力学特性影响显著,且存在二阶非线性函数关系,米桑、双果和晚丰含水率分别为2. 29%、8. 26%和1. 96%时破壳力及能耗最大,含水率分别为16. 58%、27. 51%和17%时破壳力及能耗最小。[结论]不同巴旦木品种间物理特性差异很大,同一品种物理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设计对辊破壳机构时,对辊间隙变化应控制在[巴旦木不同等级厚度-(0. 98~1. 89)] mm,可保证较高的破壳率和果仁完整率;巴旦木破壳前应按厚度尺寸进行分级,厚度尺寸级差以1 mm为宜,米桑分5级,双果和晚丰均分3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