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为探索提高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应用效果的农艺措施,分别在免耕、旋耕和翻耕条件下,设置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措施对机播小麦播种质量、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的覆种效果好,断垄率和晾籽率低,但免耕的出苗率高,苗全;且免耕能促进小麦分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有较大的LAI,较高的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增产;秸秆覆盖能促进田间出苗,各群体质量指标均优于不覆盖,有显著的增产效应。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具有投入少、出苗质量好、群体质量优、产量高等优点,是四川丘陵旱地机播小麦适宜的配套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动力机播技术优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四川丘陵地区采用套作小麦动力机插技术,表现出很大优势:大大提高播种功效,节约活劳动力;标准化操作,显著提高播种质量;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大提高种麦效益,促进小麦生产持续发展。因此可在丘陵旱地推广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农机培训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环节。转型时期的农机培训工作,必须树立服务理念,坚持为农服务;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设施建设,实施基地培训;转变办学模式,开展送教下乡;创新办学方式,整合培训资源。  相似文献   
14.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醇(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室温,流速为1.2ml.min-1,对几种市售烟叶和烟梗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丘陵地区广泛使用的小四轮拖拉机为对象,研究其田间行走对丘陵旱地土壤特性及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四轮行走造成0-20 cm土层压实,土壤容重和土壤机械阻力增加,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下渗受到抑制.压实不会影响冬小麦的出苗率和最高苗,但会延迟分蘖发生,降低分蘖成穗率,减少有效穗数.压实显著减弱了幼苗素质,表现为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活力下降,根系直径增加,株高、叶面积、干物重、根冠比显著下降,最终减产9.7%.因此,四川丘陵旱地小麦机播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机械压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紫杉烷类化学成分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初步分析柞树树皮中可能含有7-木糖基-10-去乙酰紫杉醇,10-去乙酰基紫杉醇,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为拓宽合成紫杉醇原料来源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以PFP柱为固定相,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10:42:4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7nm,柱温25℃,流速1.0ml/min,采用内加法和标准谱图保留时间对照法进行定性;结果标准曲线:y=9.991*103x 1.443,R=1.0000;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柞树树皮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检定.  相似文献   
1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学习新技术、购买先进农机具的积极性。经过农机推广部门广泛的宣传、科学的引导和努力的示范推广,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农机新机具在各县(市)农牧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广大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增效发挥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但在农机推广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宣传、构建新形势下的农机推广体系、创新农机推广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依托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辐射带动作用等六方面。对做好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进行了阐述,力争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四川丘陵旱地“双三零小麦/玉米”带状种植条件下小麦群体发展与产量构成的变化规律,以当地主推品种川麦42为材料,探讨了60×104、120×104、180×104、240×104和300×104·hm-2种植密度对带状种植小麦不同行间个体、群体发展的影响及其边际效应。结果表明,套作小麦的边行优势主要发生在生育后期;小麦苗期单株分蘖力及拔节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行间差异不显著;孕穗以后,边行优势明显;各种植密度下均以边行小麦的成穗率、单株成穗数、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也较高,边行产量对群体产量的贡献最大;边行较内行增产的主要原因为有效穗数增加,其次是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在行间差异不显著。180×104·hm-2密度下边行有效穗数基本达到饱和,穗粒数较大,边行和次边行的产量最高,为四川丘陵旱地”双三零”带状种植小麦最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6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四川地区大蒜资源表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地区81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叶长、叶宽、假茎长、假茎粗和鳞茎质量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同时结合海拔高度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大蒜资源的遗传变异丰富,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13%~73.43%,其中大蒜鳞茎质量的变异系数高达73.43%。6个农艺性状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804 6%,第1主成分反映植株株型,第2、3主成分反映鳞茎质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将81份大蒜资源在欧氏距离169.8的水平上聚为4个类群,类群Ⅱ适合作为选育独头蒜品种的重要资源,类群Ⅲ适合作为选育高产大蒜品种的重要资源。海拔高度与大蒜鳞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假茎长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八五一一农场采集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的奶样10个,应用纸片平板法,对奶样中的病原菌做17种药物的耐药性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抑菌效果最好,应作为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其次是沙星类药物的抑菌效果也较好;而病料中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等的耐药性极强,已不宜再反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