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3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5篇
园艺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星火科技培训是星火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的一项战略性、长期性、基础性任务.  相似文献   
32.
印度最近推广的高粱品种和杂交种,在成熟期如遇上温和多雨的天气,籽粒易受弯孢霉[Curvularialunata(Walker)Boedijn]感染而发霉。本文准备介绍一些亲本及 F_1的配合力,以便选择能育成早熟、优质、高产、抗粒霉病的高粱品系的亲本和特定组合。  相似文献   
33.
根据对泉州市8个县(市、区)64个涉农单位的现场调研,以及8场市、县专题座谈会的座谈调研,分析泉州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2009年全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就总体而言,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农村人口众多,普遍存在着农村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  相似文献   
35.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试管内从细胞水平上进行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具有筛选群体大、可控程度高和周期短、用地少等优点。我们与省值保所协作,开展抗稻瘟和高浓度氨基酸突变体的离体筛选研究。获得了“姬糯”、“公交11号”、“矮脚南特”、  相似文献   
36.
在水稻5×5双列交F_2杂种中,发现加性效应对于谷粒产量以及非加性的显性效应对于至开花天数、株高和不育性都是重要的。“Dharial”是至开花天数,不育性及千粒重的最佳的一般配合者。“IR665”是株高及每穗粒数的最佳配合者。“IR297”尽管是多数性状的不良的一般配合者,但与其它一般配合力好的或差的亲本杂交,可以产生出不同性状的最佳特定组合。对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来说。F_2数据可以可靠地应用于除产量之外的其它某些特定性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几年来的花培实践表明,水稻花粉植株中单倍体的比例一般占30~50%。随着花药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倍体植株的人工加倍已日益上升成为单倍体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水稻花粉植株诱导频率较低,加上植株娇嫩细弱,目前尚缺乏高效而又安全的加倍方法。为此,1977年全国花培会议曾把染色体加倍方法的研究列为全国花培八年(1978~1985年)科研规划项目之一。为了探索水稻单倍体高效安全,简便经济的加倍方法,我们自1978年以来进行水稻单倍体再生苗人工加倍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现代水稻抗性育种发展趋势要求组织多学科、多层次进行协作攻关才能奏效。1983年,我们与三系育种、常规育种、籼粳交育种和辐射育种等课题协作,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水稻抗性育种研究。为了充分发挥单倍体育种一次纯合快速稳定的特点,缩短杂种分离世代,加快育种步伐,全年接种具有不同抗源的制恢制保材料、籼籼交、籼粳交及辐射杂种后代104份,种质亲本14份。并对“珍汕97A/6161-8”、“V优35”、“汕优63”等13份早熟、抗病、强优的杂交水稻F1进行花药培养和孤雌生殖诱导,以期  相似文献   
39.
1983年3月26日,水稻育种专家S.S.Virmani博士,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作了题为“IRRI杂交水稻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现介绍如下。 1926年,Jones首次指出,水稻的某些产量性状存在着杂种优势。随后,许多研究工作者先后报道过水稻各种农艺性状,例如产量、粒重、每穗粒数、单株穗数、株高及  相似文献   
40.
70年代以来,福建省稻麦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始取得显著进展。在研究领域包括花药培养,子房培养、幼胚培养、胚乳培养、体细胞培养、抗性突变体筛选、生物防治、生物激素应用、生物固氮、单克隆抗体及DNA直接导入等方面。一、花药培养 1977~1980年,福建省稻麦所应用花培技术先后培育出“花糯1号”、“闽花1号,2号、3号”等新品系以及早熟、抗稻瘟病、恢复力强的野败恢复系“单花恢”、“卷花恢”;厦门大学生物系也培育出“公交11号”和“亚珍花”等新品系在生产上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