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31.
利用冷气囊隔热粮面保冷度夏,能有效阻止粮温受仓温的影响,延缓粮温上升的速度,隔热效果明显,同时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减少了害虫繁殖,确保储粮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32.
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初步创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麻是适应性广、耐盐碱、耐涝、耐瘠,抗干旱能力较强,生长快的一年生速生纤维作物,是包装用的重要纺织原料,其多功能用途还可制作纸浆、生物质能源、墙布、土工布、麻地膜、地毯、饲料、建材、塑料填充料、轻型板材、麻塑、汽车内衬、环境友好吸附材料等产品研发的重要工业原料,倍受业界新产品新材料开发的重视,被视为21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多用途作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其经济和环保价值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3.
中杂红305(原名"H305")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杂种 F1、F2代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在入选的杂交红麻杂优组合 F1、F2代的杂种组合比较中,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在比较试验中,其中超高产型杂优组合 H305F2分别比 KB2、74-3增产23.97%、33.47%,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1999-200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H305(F2)平均纤维产量3691.5 kg/hm2,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2.1%,居首位,较对照和其它参试新品种增产显著.平均干茎产量20289 kg/hm2,较对照增产26.5%,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89支,强力 474牛顿,优于对照品种.采用硫酸盐法制浆,H305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47.9% ,高于对照.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23.5,烂头率为1.8%,属于高抗类型.表明中杂红 H305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红麻超高产型杂种二代的利用可大大降低种子成本,不仅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可显著提高麻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4.
中红麻11号(原名“KB11”)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l”与国内抗病材料“72-3”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2.75kg/hm^2,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3723.00kg/hm^2增产16.4%(春播);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纤维产量3732.75kg/hm^2,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9%,居首位;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3.6%,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11的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3和0.22个百分点,也高于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11”是-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经在全国示范试种.深受麻农欢迎。  相似文献   
35.
36.
基于BSA分析法的分子标记基因定位技术在农作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基因的标记定位有利于推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同时它也可以为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基础。BSA(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分析法是对基因进行标记定位的非常实用的方法,它首先利用从一对具有表型差异的亲本所产生的任何一种分离群体构建具有目标性状差异的近等基因池,选择合适的分子标记对两基因池进行分子标记的筛选,筛选出的分子标记再经多个单株鉴定,从而找到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与BSA相结合用于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有多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有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等,本文根据所用的分子标记种类对基于BSA分析法的基因定位技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7.
红麻需求分析与育种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未来二十年,预计红麻造纸及综合利用将推动红麻生产大力发展,大力推广杂交种将给红麻生产增产增收带来新的亮点,红麻育种目标的核心是加速提高杂交种的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通过创新抗病、优质、耐旱、耐贫瘠种质和杂交种的途径实现红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红麻种子产业发展要在种质基础的改良和应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以商业育种和转变经营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8.
红麻对炭疽病近似免疫高抗材料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刘伟杰 《作物学报》1995,21(1):122-123
我国红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红麻主要用于纺织和造纸。红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bisci Pol)是我国红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50年代初该病在全国麻区大流行,使我国华北、东北红麻因该病为害而被迫停种,致使当时全国红麻从20万公顷减少到不足340公顷。直到1975年前后,由于对红麻炭疽病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才使红麻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下来。尽管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红麻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与过去的品种比较有较大提高,但在人工接菌条件下,病情指数一般在50—70%之间,烂头率在13%左右,只属于中抗水平。在红麻生长季节雨水较多的年份,该病的发生仍较严重,这对我国红麻生产的稳产性仍是一个制约因素。国外因种植红麻的面积很小,对红麻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虽然对红麻炭疽病的抗源及抗性有过一些报道,但未见有对红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39.
我国红麻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收集的红麻种质资源有1800多份,而育成品种的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马达拉斯红茎、青皮一号、青皮3号、非洲裂叶和EV41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具有有利基因育种材料的贫乏矛盾较为突出。随着市场和土地需求的变化,给予了红麻育种目标新的内容。加强红麻种质创新和有利遗传基因的利用,是实现新的育种目标的遗传物质基础,而育种方法和技术的革新,可加快育种目标实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40.
红麻处于光合高峰期的成熟叶片中的次生物质含量很高,给DNA的提取造成很大的困难。CTAB法能有效去除多糖杂质,但普通CTAB法用于红麻的DNA提取效果很不理想,为使CTAB法能更好地用于红麻的DNA提取,我们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前处理除去大部分的杂质,减小了后续操作的难度。为了验证前处理是否会损失DNA,研究了液氮研磨对材料细胞的破碎程度问题,还讨论了DNA提取中的其它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