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72篇
  6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18年在河北省河间市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促进剂DA-6(胺鲜酯)、BR(芸苔素内酯)和6-BA(6-苄基腺嘌呤)对棉花生长及脱叶催熟剂50%噻苯·乙烯利(50% T·E)应用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重复4次。主区为50% T·E处理,包括0(对照)、2 250、3 750 mL·hm-2 3个应用剂量;裂区为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设DA-6低、高剂量(6.74、20.24 g·hm-2)、BR低、高剂量(0.09、0.30 g·hm-2)和6-BA低、高剂量(10.12、30.37 g·hm-2)共6个处理,于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分3次喷施,以同期喷清水为对照(CK)。与CK相比,各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的株高、果枝数及其长度、营养枝数及其长度与CK无显著差异。50% T·E(2 250、3 750 mL·hm-2)脱叶效果明显,药后21 d的脱叶率超过90%;药后28 d表现出催熟作用,一次花率较对照增加6.4百分点。50% T·E处理的平均铃重比对照降低7.4%,但铃数和籽棉产量较清水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4.7%和7.6%;处理上部果枝棉铃的马克隆值降低0.1~0.3。几种促进剂不影响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50% T·E的脱叶催熟效果及增产效应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在甜豌豆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美国菜用甜豌豆“甜脆蜜”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DTA 26 对甜豌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TA 26 处理能: 1) 显著提高甜碗豆单株生产能力, 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清水对照; 2) 提高了根系还原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3) 使甜豌豆主要营养成分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有提高。DTA 26 处理菜用甜豌豆可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4.
DTA-6+Mo复配剂对甜豌豆产量品质的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美国甜豌豆“甜脆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DTA_6 Mo复配剂对甜豌豆产量品质及其根系和叶片生理功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著提高单株生产力,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DTA_6、钼和清水处理;显著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改善了甜豌豆主要营养成分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DTA_6和钼处理菜用甜豌豆可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45.
DPC与DTA-6复配对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为供试品种,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DPC与DTA-6复配对抗虫棉根系功能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单独应用DPC相比,DPC与DTA-6复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合成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的能力、增强根系吸收和运输NO3-的能力。DPC及其与DTA-6的复配剂均降低了根系对Pi和K的吸收及运输,这可能与抗虫棉的Pi,K体内利用效率提高有关。经韧皮部运向根系的蔗糖增加是DPC与DTA-6复配后改善转基因抗虫棉根系功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6.
钙和生长素对棉花幼苗侧根发生的协同调控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陆地棉中棉所29幼苗主根与下胚轴交接处进行硝酸钙、吲哚丁酸(IBA)、Ca2 通道拮抗剂LaCl3和Ca2 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四乙酸(EGTA)、钙调素(CaM)拮抗剂三氟啦嗪(TFP)、以及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处理,研究了Ca2 和IBA对棉花根系的影响。50 mg.L-1Ca2 或5 mg.L-1IBA都增加棉花侧根数,但抑制主根伸长;Ca2 与IBA协同作用促进侧根同时缓解单因子对主根伸长的抑制。5 mg.L-1IBA处理增加了主根基部IAA含量,降低了主根根尖和中部IAA及赤霉素(GAs)含量,主根各区段细胞分裂素(CTKs)含量均增加且IAA/CTKs比例显著降低。3~10 mg.L-1TIBA处理抑制侧根发生和促进主根伸长,降低主根各区段CTKs含量,降低主根基部和中部吲哚乙酸(IAA)含量和IAA/CTKs比例,增加根尖IAA含量和IAA/CTKs比例。3~10 mg.L-1的LaCl3、EGTA和TFP均抑制侧根发生和主根伸长,同时降低主根中游离CaM含量。  相似文献   
47.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苞叶和穗位叶喷施处理,研究了BR对玉米穗位叶功能、籽粒灌浆及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灌浆期随生育进程,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 BPCase)以及蔗糖磷酸合酶和蔗糖合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同时,籽粒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但淀粉含量和粒重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BR处理显著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增强PEPCase、Ru BPCase、蔗糖磷酸合酶和蔗糖合酶的活性。BR处理显著增加籽粒蔗糖和淀粉积累,提高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在产量构成上,BR显著缩短秃尖长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本研究说明,灌浆期喷施BR可提高玉米叶源的活性,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持续期,促进籽粒灌浆和物质积累,从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48.
通过播种期和密度两因素耦合试验(3个播期,各播期下设3个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密度组合对夏播玉米群体源库关系及冠层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6月22日之前)与适当密度(半紧凑型品种"金海5号"为6.00~7.50万株·hm-2,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6.75~8.25万株·hm-2)组合的各源库指标表现较优。叶面积指数(LAI)在吐丝期达到4.88~5.97,成熟期仍保持在2.73~4.48;群体透光率在吐丝期和成熟期分别达21.09%~34.82%和27.97%~35.29%;吐丝期穗位叶片Pn较高,达34.4~41.7μmol(CO2)·m-2·s-1;"金海5号"6月15~17日播种、播种密度为7.50万株·hm-2,"郑单958"6月15~17日播种、播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均产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4863.50kg·hm-2和15123.30kg·hm-2。  相似文献   
49.
冠菌素对棉花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转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棉所45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冠菌素对盐胁迫下棉花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严重抑制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对地上部的抑制程度大于对根系的抑制。盐胁迫对棉花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能被0.01 μmol·L-1 的冠菌素缓解。苗期盐胁迫21 d内,冠菌素处理的棉花根、茎和叶的生物积累量较未施加冠菌素的盐处理增加1倍;活体组织化学原位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冠菌素处理降低盐胁迫诱导的主根H2O2含量。上述研究结果说明低浓度的冠菌素能提高棉花萌发出苗和苗期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50.
农田杂草种子库及其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它的发展离不开对农田草害的综合治理。农田杂草的发生、消长、演替与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大多数情况下,影响杂草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动态。研究土壤杂草种子的杂草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动态,对于研究杂草种群的消长规律、预测杂草群落的演替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持久稳定控制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农田杂草种子库及其动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影响种子库动态的几种主要因素:农田的耕作方式、农作方式和除草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