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60篇
  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1.
稻穗颖花开花时间对胚乳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武育粳3号(粳稻)、扬稻4号(籼稻)、汕优63(籼型杂交稻)和PC311/早献党18(籼粳杂交稻)一个穗上颖花开花经历的时间分别为5d、7d、7d和8d。胚乳细胞数(ECs)以第2天开花的籽粒最多,其次为第1天开花的籽粒,以后随开花时间的推迟,ECs减少。同一品种(组合)不同开花时间籽粒的单个胚乳细胞重差异不大。胚乳重和谷粒充实率与EC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个胚乳细胞的重量相关不显著。开花越早的籽粒(第1天开花的籽粒除外),胚乳细胞的起始增殖势(R#+0)、最大增殖速率[V#-(max)]和平均增殖速率(V*+-)越大,到达最大增殖速率的时间越短。R#+0、V#-(max)、V*+-和ECs与灌浆初期的籽粒生理活性(ATP酶活性、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密切相关。孕穗期去1/2植株或始穗期喷施6-BA[6-(苄基)腺嘌呤],灌浆初期的籽粒生理活性、R#+0、V#-(max)、V*+-、ECs、胚乳重和谷粒充实率明显增加,孕穗期去1/2叶后,结果则相反。表明由于ECs的不同,造成了穗上籽粒间粒重的差异,而迟开花籽粒的生理活性低是其胚乳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2.
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品质主要性状及米饭质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反义Wx基因的转化系及其受体亲本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遗传背景相同仅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4个品系主要品质性状及米饭质地的变化。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4个供试品系的主要品质性状指标与米饭质地指标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使得胶稠度变软,粗蛋白含量减少,过低的直链淀粉含量会导致米粒外观呈现蜡质。稻米RVA谱特征和米饭质地明显受到直链淀粉含量的控制,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影响稻米糊化过程中黏度的变化,高直链淀粉品系具有较高的消减值、回复值、热浆黏度及最终黏度,米粉的回生性大,米粉难以糊化,其米饭质地过硬,咀嚼有渣感,无弹性;相反,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系具有较低的消减值、回复值、热浆黏度及最终黏度,冷却过程中米粉的回生性小,其米饭质地较黏,咀嚼无渣感,有弹性;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值和崩解值间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当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时,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之升高,而当直链淀粉含量高于一定量时,直链淀粉的增加会降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  相似文献   
113.
栽培稻籼粳亚种间F1代杂种优势与双亲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类型组合间差异甚大。本文从籼粳稻的细胞质效应差异性、籼粳稻的生态型组合的差异性、不同分化程度的亚种组合差异性等几方面总结了近一二十年来水稻各有关的经济性状与生物性状在籼粳亚种间F1代利用中的遗传特点的研究,并重点分析了生育期、株高、充实度3个性状,以期为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时亲本的选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水培条件下,研究两优培九及其父本扬稻6号与对照汕优63及武运粳8号结实期叶面积消减率、叶绿素含量、叶片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和根系氧化力、颖花根活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等生理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优培九与扬稻6号、武运粳8号相比,绝大多数指标的变化呈现早衰倾向;两优培九叶片的早衰现象先于根系,根衰不是造成叶片早衰的主要原因;两优培九结实前期诸活性指标变幅大于扬稻6号,除叶片MDA含量外,结实中后期活性均较扬稻6号低;两优培九、汕优63结实中后期叶、根诸活性指标总体均低于扬稻6号、武运粳8号,但产量均高于两者.  相似文献   
115.
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 ,研究杂交籼稻汕优 63和 4个中粳品种武育粳 3号、951 6、952 2及镇稻 88对氮肥施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 :基肥、分蘖肥和穗肥 3种施肥方法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 ,汕优 63以分蘖肥为最大 ,武育粳 3号以穗肥为最大 ,而 952 2则在 3种施肥方法中差异不大。在等量氮肥作促花肥、保花肥和粒肥的 3种不同施肥时期中 ,氮肥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 ,汕优 63以粒肥为最大 ,促花肥为最小 ;武育粳 3号和 951 6以促花肥为最大 ,粒肥为最小 ;952 2和镇稻 88等则以保花肥最大。并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施用期反应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6.
以汕优63和测03/扬稻4号为材料,开花后分期取样,制作受精子房横切面半薄切片,用光镜观察其在胚乳结实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如下①杂交稻胚乳形态约在花后10d内基本定型,较常规稻早,同时,胚乳细胞分裂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稻;②杂交稻的胚乳结构未见有明显的粒问分离现象,但花后10d各籽粒胚乳解剖结构有相当于2~4d的生育进程差距;③花后10d内,杂交稻胚乳细胞内物质的累积优于常规稻的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17.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从出穗至成熟进行了0kPa(CK)、-20kPa和-40kPa3种土(壤)水势处理。水育秧水稻结实期籽粒中的ATP(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灌浆速率、叶片光合速率(Pn)、根系活力(RA)、结实率和粒重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减低,叶片中MDA(丙二醛)含量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增加、旱育秧水稻籽粒中ATP酶活性、灌浆速率、Pn、RA、结实率和粒重以土水势-20kPa的处理最高,-40kPa的处理最低,叶片MDA的含量则相反。表明结实期适当降低土壤水分有促进旱育秧水稻籽粒灌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在回顾早期有关水秀籽粒灌浆性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源库源三方面概述了近几年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在特性及实不衣良问题的探讨,认为是相对不足,库活性低和流不够顺畅人同构成了限制亚种间杂交稻产量发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9.
播期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应用Richards模型研究了播种期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粒型籼型品种滇屯502与粳型品种合系39相比,灌浆速度快,灌浆持续期短,弱势粒起动较慢,强、弱势粒之间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间隔较大;播种期不仅影响籽粒灌浆的起始势、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等灌浆特征参数的大小,而且还影响品种间及强弱势粒之间灌浆特征参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0.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率表现及其配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个典型的粳型广亲和材料和5个典型籼稻品种为亲本,按p×q模式配组出25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分析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不同基因型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是2个独立表现的性状。(2)籽粒充实不良的表现具有全穗性,但籽粒充实率在不同粒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上位>中位>下位。(3)供试各父母本的籽粒充实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各供试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亦达显著水平。在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率的遗传中,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相互独立,共同决定其性状表现。试验证明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率是完全可能的,选配得当可得到籽粒充实率和受精率俱高的优良亚杂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