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6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茶尺蠖绒茧蜂放蜂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的主要茶树害虫之一,而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则是茶尺蠖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天敌。为了寻找一条以虫治虫的新途径,我们在研究了茶尺蠖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1976年进行了小规模的探索性的试放,1977年又正式进行了放蜂试验,获得初步成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2.
茶黑毒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黑毒蛾 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 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本报告通过对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老、成叶的比例及田间摘除老、成叶后对产量影响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茶黑毒蛾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710.4毫克,越冬代幼虫取食嫩叶占总量的78.33%,第1代幼虫占20.98%。越冬代幼虫的危害嫩叶当量 D=0.00134公斤,第1代幼虫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式为(?)=0.0001377x~(1.247)。根据防治总费用、茶叶产量、价格及防治效果的调查,每亩年产150公斤干茶的茶园,越  相似文献   
73.
茶尺蠖幼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单白绵绒茧蜂在14和34℃恒温下,供以寄主,无子蜂羽化。在18~30℃下,其幼期(卵──蛹)一般随温度上升而缩短,反之则延长;发育起点温度为9.98±2.78℃,有效积温250.00±46.77日度,由此推算在杭州年可发生ll~13代。成虫寿命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自然交温下趋势一致。寄主虫龄对该蜂的卵+幼虫期无显著影响,而在寄主体外的预蛹+蛹的历期则随寄主虫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74.
茶尺蠖幼虫期的重要寄考性天敌一单白绒茧蜂在14和34℃恒温下,供以寄主,无子蜂羽化。在18~30℃下,其幼期(卵-蛹)一般随温度上升而缩短,反之则延长,发育起点温度为9.98±2.78℃日度。由此在杭州年可发生11-13代。成虫寿命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自然变温下趋势一致。寄主虫龄对该的卵+幼虫期无显著影响,而在寄主体外的预蛹+蛹的历期则随寄主虫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75.
76.
纪元初始 ,本刊编委会邀请部分茶叶专家、教授 ,就中国茶业世纪伊始干什么 ,如何起好步 ,开好局 ,开展了笔谈 ,现特予摘登发表。  相似文献   
77.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又称角蜡虫、白蜡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蜡蚧科,是茶树上一种主要蚧虫。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四川、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贵州、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除为害茶树  相似文献   
78.
随着农作物综合防治的深入开展,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后造成生态系的破坏、害虫抗性的产生、防治费用的剧增和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出现,害虫的防治指标愈来愈引起广泛的重视。制订合理的害虫防治指标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9.
茶黑毒蛾越冬代防治适期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江南茶区每年发生4代,个别年份有不完全的第五代.第一代是全年的主害代,越冬代次之,抓好越冬代的防治可缓解第一代的防治压力,而准确掌握防治适期,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1985~1992年的田间调查和分析,提出越冬代田间防治适期的预测方法,供各茶树病虫测报站及生产单位参考.材料及方法一、资料来源茶黑毒蛾田间防治适期资料系笔者在杭州茶叶试验场及余杭县茶树病虫测报站田间调查资料.调查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用振落法(塑料薄膜承接)或盆拍法,计数总幼虫量及3龄前幼虫量,计算3龄前幼虫占的百分率.当田间 3龄前幼虫占总虫量84%左右时定为田间开始施药日,即本文的防治适期.气象资料采用与调查地邻近的杭州茶科所气象哨的地面观察数据.  相似文献   
80.
茶黑毒蛾发生危害趋势的中长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俊庆  商建农 《茶叶》1994,20(2):20-23,30
茶黑毒蛾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第一代是主害代,越冬代次之,且在年度间差异甚大。将发生危害程度分成轻、中、重三级,自1985~1992年在浙江余杭一带属轻发生的有1987、1989、1991年,1985年届中等发生,其余年份均属重发生。以气温在28℃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为适宜区,自7月上旬至8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作生物气候图,若图形大部分落在适宜区内,预测次年重发生,反之,预测次年轻发生,若一半左右落在适宜区内,则预测次年中等发生。对1985~1992年的回检和1993年的预测应用,全部符合实际。用此法预测1994年将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