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6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降低茶叶农残要从源头抓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连法  朱俊庆  章祥富 《茶叶》2002,28(4):202-20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降低茶叶农残的呼声越来越高,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对茶叶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也加严,降低茶叶中的农残已成为目前茶叶生产中的最突出问题。降低农残必须从源头抓起,这已成为共识。但如何抓?从哪些方面抓?没有较成熟的办法。作者自2001年开始从事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认为以下几点是实现从源头抓起,降低茶叶中农残的有  相似文献   
52.
在《中国茶叶》1980年第6期上笔者报道了茶硬胶蚧 Paratachardina theae(Green)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本文主要介绍对茶硬胶蚧防治阈值的研究结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同一生态条件下,茶树品种间假眼小绿叶蝉的虫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发芽迟的品种一般不易感虫,叶背卷、芽叶节间长的品种较易感虫。嫩叶栅状组织及嫩茎皮层厚角细胞厚度是确定是否抗虫的主导因素,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虫量随嫩叶栅状组织和嫩茎皮层厚角细胞厚度加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54.
经杭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于八月三十一日上午在杭州茶叶试验场召开成立大会。有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征南、杭州市农委党委副书记孙叙春、余杭县副县长戴志达等党政机关领导,浙江省农业厅、杭州市农业局等  相似文献   
55.
长白蚧 Lopholeucaspis japonica(Cockerell)是我省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在六十年代曾对浙江茶区的茶树造成了毁灭性的为害。对长白蚧卵盛孵期的掌握在六十年代主要用镜检法,后来采取玻管法,这些方法对指导当地的防治均起了积极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56.
黑刺粉虱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末期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俊庆 《茶叶》2000,26(1):23-25
根据作者1983~1989年和1994~1999年的13年资料分析,3月1日至4月10日的平均气温是影响第一代卵孵化盛末期的关键因子,r=-0.991(P〈0.01),影响越冬代成虫峰始期的关键因子是3月份的平均气温,r=-0.9762(P〈0.01),预测期限分别达30~40天和15~30天,准确度分别达98.16%和93.65%。  相似文献   
57.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研究归纳的基础上,以江西省S市H实地调研为例,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遇到的地方政府扶贫短视效应、帮扶措施落实不当等实际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更好落实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
天王星在茶叶中的残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联苯菊酯EC(商品名称天王星,下称;EC为乳油,下同)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在茶树害虫防治上应用较多。为进一步明确不同施用方法对天王星在茶叶中残留的影响,正确指导无公害茶叶生产,2002年我们做了天王星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天王星由美国FMC公司提供;2.5%溴氰菊酯EC(商品名称敌杀死,下称),由浙江威尔达公司分装,市售。1.2试验方法试验在浙江省的新昌县和杭州市余杭区两地进行。设天王星30ml/农药名称每次施药量(ml/667m2)施药次数(次)残留量(mg/kg)新昌余杭ⅠⅡ平均ⅠⅡ平均天王星3010.07400.31500…  相似文献   
59.
茶尺蠖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俊庆 《茶业通报》1990,12(1):32-34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尤以浙、苏、皖茶区为重。在浙江曾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半期暴发成灾,1986年后再度暴发,1988年重害茶园亩虫量高达50万头以上,致使部分茶园的茶树被食成光杆。对茶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作过不少研究,揭示了随气温升高发育进度加快、历期缩短的规律。七十年代以来又作过大量的天敌调查和研究。但气温对其发育进度的影响,除侯建文等(1979)对其第一代卵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作了测定外,其余虫态尚无研究报道。为了配合生产,开展对此虫预测,作者对其幼虫、预蛹、蛹、成虫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朱俊庆 《茶叶》1998,24(1):22-24
试验结果表明,茶树成,老叶对农达有极高的耐受性,而新梢则较为敏感,药害明显,主要表现在嫩叶黄化,芽扭曲,严重时芽和嫩叶脱落,芽叶生长迟缓,喷洒150×以上浓度10天后芽叶基本上停止生长,对茶叶产量有严重影响,本文还提出了茶园中安全使用农达,草甘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