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豫南稻茬麦区 ,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各种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非常大。该区水利资源丰富 ,光照比较充足 ,全区小麦播种面积在 5 3万公顷左右 ,适宜选用耐湿性强 ,适应性广 ,抗病抗逆性强、分蘖力适中、灌浆快、穗大粒多、早熟和中早熟的春性或弱春性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品种的增产潜力 ,选用一套合适的栽培技术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往年的高产攻关实践 ,结合近年来所做的高产栽培试验 ,现将豫南多湿稻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精细整地 施足底肥 搞好排灌水1 1 精细整地 湿害是影响该区小麦增产的…  相似文献   
12.
信阳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阳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现状,并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化连片种植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信1191Awx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金23B/IR58025B//特糯2072选育糯性保持系,再与D62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糯性三系不育系,于201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介绍了信1191Awx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双辐优718是四川达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信阳华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双辐A与恢复系辐恢718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米质较好等特点,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对Ⅱ优688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因子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5月中旬的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8月中旬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9月上、中旬的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穗总粒数与8月的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实粒数与9月中旬的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9月上旬的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可通过季节调整、植物生长物质应用等措施进一步提高Ⅱ优688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豫南粳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南粳稻的开发应用始自50年代.曾先后多次立项攻关,但多侧重于优良品种的选择,收效不大.  相似文献   
17.
川香优156是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不育系川香29A与自育优质恢复系R156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根据该组合在豫南稻区种植表现情况,总结出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根据杂交糯稻嘉糯Ⅰ优721父母本的特征特性,结合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大面积制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杂交稻Ⅱ优1511的推广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Ⅱ优1511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数据为材料,分析Ⅱ优1511的高产结构。[结果]Ⅱ优1511的平均产量为8 620 kg/hm2,最高产量达9 930 kg/hm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最稳定,变异系数为5.14%;有效穗数变动幅度较大,变异系数达10.51%。Ⅱ优1511的产量构成因素间表现为负相关,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表现为千粒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通径分析表明用产量三因素估测水稻产量,可靠程度达76.46%。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千粒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论]Ⅱ优1511的千粒重最为稳定。要充分挖掘Ⅱ优1511的生产潜力,关键在于保证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20.
对40个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穗长和千粒重,再次是有效穗数.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在适宜的穗数基础上,主攻每穗总粒数,增加粒重,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