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有机肥和钙肥对盐碱土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有机肥和钙肥对盐碱地花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施用钙肥(C)、有机肥(M)和有机肥+钙肥(CM)处理,通过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处理下花生根际微生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钙肥和有机肥钙肥配施均显著影响较轻度盐碱土壤花生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而对较重度盐碱土花生根际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CoA分析表明,样本OTUs多样性与土壤盐碱程度关系密切,施用钙肥处理花生根际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与其他处理间存在较大差异。两种滨海盐碱土花生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均受施用有机肥、钙肥及其配施的影响,不同处理根际微生物均具有相同的优势菌群,但各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存在较大差异。在目和科水平上,有占总细菌76.3%~82.5%的新种OTUs未能注释,说明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花生根际蕴含大量微生物新种资源。16S rRNA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施用钙肥和有机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2种土壤花生根际微生物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核苷酸代谢、翻译和膜运输等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由此可见,施用钙肥和有机肥有利于改良盐碱土壤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植物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72.
不同生育期灌水处理对小粒型花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不同生育时期灌水处理对花生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花生水分效率最大时期,采用防雨棚池栽法,对2个小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花育27号"分别设置全生育期灌水(CK)、全生育期干旱胁迫处理(T1)、苗期灌水(T2)、花针期灌水(T3)和结荚期灌水(T4)5个处理,对比分析各处理花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状况并未使叶绿素a含量明显变化,但两品种叶绿素a含量升高或降低幅度受不同处理影响。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因品种而异,两品种全生育期干旱胁迫处理下到达峰值的时间不一致。两品种结荚期灌水处理均能增加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花育27号"整个生育期内Fv/Fm值高于"花育20号",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光能转换效率。两个花生品种在结荚期灌水处理均能提高Fv/Fm和Fv/Fo值,提高其光能转换效率,有效避免或减轻了光合机构受损的程度。花针期、结荚期灌水及对照处理能够保持较高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值,保持较高的光合反应总量,但苗期灌水处理对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没有促进作用。各生育期不同灌水处理中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下降的同时,胞间CO2浓度(Ci)亦下降,表明气孔限制是土壤水分不足状况下花生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花针期和结荚期灌水处理能提高花生叶片的光合能力,表明花生开花以后进行灌水处理是经济有效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73.
以大花生花育22号和花育25号及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花育27号为材料,研究花针期膜下滴灌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处理对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虽存在年际和品种间差异,但总体而言对花生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3年花针期膜下滴灌处理均显著增加花育25号和花育20号的单株结果数,增加其双仁果率,对其产量提高具有显著效应。除2013年花育22号外,3年试验结果均表明,花针期膜下滴灌对花生均具有增产效果,但对花生收获指数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74.
不同花生品种种子形状与吸水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花生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吸水速率与种子重量、长度、宽度、厚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生种子吸水速率间存在明显差异,花育22号种子吸水速率最大,花育33号次之,花育20号种子吸水速率最慢。种子重量、长度、宽度、厚度四者间均表现显著正相关,即重量增加,其相应的长度、宽度、厚度均会增加。回归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种子重量随长度、宽度、厚度变化的回归模型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载荷矩阵、比较载荷矩阵各形状指标的载荷值,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花育20号吸水速率与种子宽/重比的关联度最大、且两者为正相关,即相同重量下,花育20号种子子叶越宽,吸水速率越大,最大吸水速率为1.43mg/min。花育33号和花育22号种子吸水速率与种子长/重比的关联度最大,且为正相关,即相同重量下,花育33号和花育22号种子越长,其吸水速率越大,最大吸水速率分别为1.61mg/min和3.49mg/min。  相似文献   
75.
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成为我国花生出口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2004年仅山东省输欧盟花生因超标被预警达43次。为有效规避这一绿色贸易壁垒,推动花生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限量及检测标准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国内和国外制定的花生及制品黄曲霉毒素最大限量值分别予以介绍。结合当前花生贸易需要,提出了加强花生黄曲霉标准制定及国际跟踪采标的建议,探讨了强化黄曲霉检测力度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为提高中国花生及其制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以干旱敏感型品种花育23号和抗旱型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在防雨棚栽培池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设置充足灌水和中度干旱胁迫2个水分处理,系统研究干旱胁迫对两花生品种根系生理生化特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处理下,两品种0-20cm土层根系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积累量最大增幅出现的时间不同,花育25号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相对较早;干旱胁迫下,两品种0-20cm和20-40cm土层内根系活力在播种后30~50d增幅最大,花育25号和花育23号分别为203.62%、393.97%和74.62%、227.22%。干旱胁迫显著增加两品种籽仁蛋白质含量;花育23号脂肪含量和油酸/亚油酸(O/L)值因干旱胁迫而显著降低但对花育25号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两花生品种的荚果和籽仁产量,花育23号荚果和籽仁的减产率均在55%以上,而花育25号仅在38%以下。  相似文献   
77.
地膜覆盖方式对花生田土壤含水量、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半干旱区地膜覆盖方式对花生田土壤水分、温度及植株生长发育动态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盖方式下,垄作花生各生育时期耕层土壤水分(0-40 cm)、土壤温度(0-25 cm)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覆盖方式影响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随生育期推进,各土层和起垄位置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抛物线变化趋势;各覆盖方式下,花生苗期垄面处0-40 cm土层含水量明显低于垄沟处,且苗期至开花期垄沟处土壤含水量降幅较大。不同覆盖方式主要通过提高日最高温度来影响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花生生长前期,地温受覆盖方式影响强烈,多垄覆盖方式的日最高温度较高,达36.2℃;花生生育后期,地温受覆盖方式的影响较小;开花后,覆盖方式对0-10 cm日地温的影响不明显,但对15-25 cm土层14:00—18:00时地温影响较大。覆盖栽培对花生田土壤14:00温度影响强烈,可使花生苗期耕层土壤日平均温度升高0.5~2.4℃,且最高温度出现在15 cm土层的垄面花生行间位置。地膜覆盖可增产16.81%~37.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03%~37.42%。常规起垄覆膜双行栽培花生的覆盖方式是较为经济、高效、易耕作的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78.
氮肥用量对花生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花生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以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土柱栽培试验,采用15N 示踪法研究氮肥用量对花生不同器官氮素同化吸收与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超过90 kg·hm-2(N2)时,花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积累量基本不再显著增加。籽仁干物重在3个施氮量(N1、N2、N3) 条件下分别较不施氮增加2.61%、5.32%和1.88%,且在施氮量90 kg·hm-2(N2)时最高,为19.00 g/株。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花生不同器官15N 积累量表现为籽仁> 叶> 茎>果壳>根;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15N 在花生各器官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2增加了15N 在籽仁中的分配比例,降低了茎和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促进氮素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运,提高了15N 在籽仁中的积累量,其氮肥利用率分别较N1、N3和N4提高22.77%、17.56%和28.13%。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施用90 kg·hm-2氮素(N2)可提高花生籽仁干物重,增加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一元二次方程模拟结果表明,77.19 kg·hm-2为花生产量最高的最适施氮量。本研究结果为花生氮肥利用率及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干旱及干旱低氮双重胁迫对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干旱和干旱低氮双重胁迫处理,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以花育36号和花育20号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T1(对照)、T2(结荚期中度干旱)、T3(2.0‰盐胁迫)、T4(2.0‰盐胁迫+结荚期中度干旱)4个处理,探究干旱盐碱胁迫环境对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胁迫处理导致花生主茎高、侧枝长、荚果数均显著减少,旱盐复合胁迫处理对结果数影响较大,花育36号和花育20号其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7.49%和47.26%。(2)各胁迫处理均导致荚果体积增长速率降低。荚果干物质累积量变化趋势均可用Logistic方程很好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835 9以上,各胁迫处理使荚果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延迟,干旱胁迫下荚果干物质积累的最大速率(vmax)升高,而盐胁迫及旱盐复合胁迫则使其降低。旱盐复合胁迫对荚果体积和干物质量的增长影响较大。(3)始花后20~75 d各处理籽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变化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干旱胁迫提高了蛋白质含量的增长速率,对脂肪含量的增长速率影响较小;旱盐复合胁迫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两品种的降幅分别为52.09%、18.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