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4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新概念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覆膜技术以及大棚育苗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已向光温生产潜力提出了挑战。因此,提出了覆膜栽培和育苗移栽栽培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新概念,并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黑龙江垦区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生产潜力的计算结果,总结出对黑龙江垦区农业开发有指导意义的3点结论。  相似文献   
32.
王敬  张金波  蔡祖聪 《土壤》2016,48(3):429-433
本文综合评述了应用~(15)N库稀释法测定土壤氮素初级转化速率的一些关键技术,即~(15)N标记土壤氮库的方法、~(15)N的加入量、丰度和标记物种类的选择,以及初始取样时间的确定。只有合理地运用这些关键技术,才能更准确地测定土壤氮素初级转化速率,进而更真实地表征土壤氮素的实际周转状况。  相似文献   
33.
强还原土壤灭菌防控作物土传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土传病原菌侵染、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平衡失调等引起的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率不断攀升,严重威胁着集约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法是一种作物种植前的土壤处理方法,即:在发生土传病害的土壤上,添加大量的易分解有机物料、灌溉、薄膜覆盖或淹水阻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快速创造土壤强还原环境,短期内杀灭土传病原菌的方法。强还原杀灭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包括:1)厌气杀灭好氧病原菌;2)还原过程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杀灭土传病原菌;3)强还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土传病原菌活性。强还原土壤灭菌法还具有提高土壤p H,减轻次生盐渍化的作用,具有广谱性和环境友好性。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起源、作用机理、影响该方法效果的因素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以笃斯越橘(蓝莓)为原料,经破碎、榨汁、澄清、调配、精滤和杀菌等工艺制得笃斯越橘果汁饮料.饮料配方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笃斯越橘果汁含量15%,糖度10%,总酸0.3%时产品风味良好.笃斯越橘原汁澄清处理采用明胶225 mg/和膨润土2 250 mg/L的澄清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5.
为进一步促进人工驯养华南虎,更好地保护和综合利用华南虎这一野生资源,文中主要对华南虎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现状调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6.
农业耕作机械触土部件土壤磨料磨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耕作机械的关键触土部件磨损失效过快将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显著增加。传统的提高耕作部件耐磨性的方法主要采用耐磨材料,特殊的热处理工艺,表面技术以及涂层技术等。近几年随着仿生学的发展,将自然界中某些生物体所具有的优秀的耐磨特性应用于农机触土工作部件设计,已然成为提高其耐磨性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7.
强还原处理中pH对硫酸根去除效果及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天竹  朱同彬  张金波  蔡祖聪 《土壤》2016,48(1):117-122
强还原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即淹水加有机物料创造强还原条件,可以有效修复退化土壤,但对硫酸根(SO42–)去除效率低。为探索RSD处理时p H对SO42–去除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取SO42–积累严重的退化蔬菜地土壤(SO42–-S 939 mg/kg),设置5个处理:淹水(CK);淹水+紫花苜蓿(RSD0);淹水+紫花苜蓿+石灰,调节土壤至不同p H(分别标记为RSD1、RSD2和RSD3)。培养结束后CK处理中SO42–含量仍高达S 691 mg/kg,显著高于RSD处理中SO42–含量。在RSD处理中,SO42–含量随着p H的提高而下降,但其他形态硫含量显著升高,且施加石灰处理的土壤中总硫含量高于不加石灰的处理。由此说明,在强还原处理时施用石灰生成硫酸钙沉淀,可有效降低SO42–含量,但不利于降低总硫含量。  相似文献   
38.
郭茹  温腾  曹亚澄  张金波 《土壤学报》2023,60(2):535-545
NO2-是土壤中多个氮转化过程的关键中间产物,具有浓度低、转化快的特点。反硝化细菌法与质谱技术相结合,已广泛用于NO3-或NO2-15N同位素分析。本文旨在优化现有Stenotrophomonas nitritireducens反硝化细菌法的培养和反应条件,实现对土壤浸提液中NO2--15N丰度的专一、快速、准确测定。结果表明,使用种子液好氧摇培与单菌落微氧培养对NO2-样品的15N同位素测定无显著差异,种子液可保证不同批次菌体的稳定性,好氧培养可将培养时间从7~8d缩短至12~15h。高纯N2或He气吹扫0.5h均能有效去除O2和空白杂质氮,但N2吹扫成本更低。转移N2O气体至干燥气瓶,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  相似文献   
39.
植物诱变育种能够创造许多优异变异资源,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可以作为种质材料,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构建的突变体库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可为特定性状的研究提供遗传材料。本文介绍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生长特性、品质和抗性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诱变突变体库进行大豆生长特性、品质性状改良和抗性相关基因挖掘的研究进展,介绍诱变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发掘目的基因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今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在基因挖掘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能更好地运用诱变育种技术推动大豆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40.
硝态氮浓度对亚热带土壤反硝化潜力和产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张金波  蔡祖聪 《土壤》2013,45(5):815-820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密闭、淹水、充 N2 的严格厌氧培养方法研究了NO3--N?浓度对亚热带土壤反硝化潜力和产物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NO3-?-N?浓度为 10 ~ 200 mg /kg 范围内,该土壤的反硝化势变化于 0.024 ~ 0.224 mg/(kg×h) 之间,随着NO3--N?浓度的增加而呈显著线性增加(R2 = 0.94,P<0.01)。N2O 始终是反硝化的主要产物,占反硝化产物的 56% ~ 92%;NO 是次要产物,占 6% ~ 40%。在野外原位状态下,土壤的还原条件难以达到供试实验室条件,由此估计,亚热带森林土壤反硝化的主要产物并非 N2,而是 N2O 和 NO,这可能是该类土壤虽反硝化作用弱,但 N2O 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