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一个春小麦重组自交系(RIL)冠层温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为抗旱高产春小麦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2016年,对春小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188个株系,在充分灌溉和有限灌溉条件下, 分析RIL群体的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均极显著高于充分灌溉(P<0.01)。在同一灌溉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之间的冠层温度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冠层温度呈升高趋势。产量及大部分产量构成因素与各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之间均呈负相关性。冠层温度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粒重。在有限灌溉条件下,产量与各个时期的冠层温度具有明显的线性递减关系,且与灌浆中期的冠层温度具有最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这种线性递减关系不明显。【结论】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冠层温度具有明显负相关性,冠层温度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指导春小麦育种、栽培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新疆春小麦主栽品种在4个不同生态区籽粒灌浆动态表现差异。【方法】 在4个不同生态区域内,以新疆8个不同筋力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灌浆期籽粒干物质量动态变化,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计算出一系列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分析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籽粒灌浆动态表现差异。【结果】 8个参试品种理论最高籽粒干物质量(K值)整体表现为(2.861±0.365)g/穗,籽粒终干物质量与K值比整体降幅13.37%~25.26%;参试品种新春40号初花期后13.24 d最早进入快速灌浆起始期,新春46号初花期后15.17 d最晚进入快速灌浆起始期,新春11号(14.66±0.4)d在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起始期性状表现最稳定;新春6号初花期后25.25 d最快到达快速灌浆终止期,新春26号初花期后29.07 d最晚到达快速灌浆终止期,新春38号(26.86±0.48)d在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终止期性状表现最稳定;快速灌浆持续期平均表现中,新春6号快速灌浆持续期最短为11.10 d,新春26号快速灌浆持续期最长为14.08 d,新春40号(12.97±0.45) d在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持续期性状表现最稳定;新春6号最大相对灌浆速率最高0.17 g/(穗·d),出现在初花期后19.51 d;新春11号最大相对灌浆速率最低:0.12 g/(穗·d),出现在初花期后18.27 d;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起始期与快速灌浆终止期平均表现(初花期后天数):军户<焉耆<额敏<阿勒泰;4个生态区快速灌浆持续期的平均表现(天数):阿勒泰<额敏<焉耆<军户;4个生态区最大灌浆速率(Vm)的平均表现:焉耆(0.11 g/(穗·d))<军户(0.13 g/(穗·d))<额敏(0.15 g/(穗·d))<阿勒泰(0.17 g/(穗·d))。【结论】 参试主栽品种穗粒数平均表现低且整体表现变异幅度大,新疆春小麦品种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有提升空间;不同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因品种特性在不同区域内表现及稳定性都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灌浆特征参数变量效应分析表明,快速灌浆起始期和最大灌浆速率地点效应最大,快速灌浆终止期地点×品种效应最大;4个不同生态区,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中快速灌浆起始期与快速灌浆终止期整体表现具有一致性,其它灌浆特征参数表现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53.
利用优质强筋品种新春9号为母本,超高产品种新春6号为父本杂交,当代杂交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成功选育出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新春30号。新春30号保持了新春6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克服了新春6号中感锈病、高感白粉病的缺点,品质比新春6号明显改善,早熟性超双亲。文章对新春30号的亲本选配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主要特点、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营养元素缺乏、根系受损、黄龙病等都会引起柑橘黄化。通过土壤改良和施用柑橘专用肥,实现强根壮本,为土壤和树体健康创造适宜环境,在防治黄化的同时增强柑橘抗病性,从而减轻黄龙病的发病率。本刊转摘《农民日报》"关注橘园改土施肥"栏目的系列科普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5.
为实现柑橘氮素管理的定量化,该研究以5年生‘春见’橘橙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对照施氮处理N0、N1、N2、N3(施氮量分别为0、50、100、200 g/株)和调控施氮处理Nr1、Nr2、Nr3(分别根据N1、N2、N3进行调控),在试验开展的第1年利用高光谱技术,分别建立柑橘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的叶片功能性氮含量无损监测模型;第2年利用叶片功能性氮含量无损监测模型与追氮量公式计算调控施氮处理的实际追氮量,比较分析对照施氮和调控施氮对柑橘果实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的叶片功能性氮含量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78(果实膨大期)和0.77(果实转色期)。调控施氮处理Nr1和Nr3比对照施氮N1和N3分别增产5.49和4.4...  相似文献   
56.
小麦抗旱节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形态、生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小麦抗旱节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系)抗病性状功能基因的分布状态,分析小麦品种(系)的抗病功能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KASP技术通过1个抗白粉病分子标记(Pm21)、1个抗条锈病分子标记(Yr15)和2个抗叶锈病分子标记(Lr14、Lr68),检测458份小麦品种(系).[结果]筛选出携带Pm21标记材...  相似文献   
58.
[目的]获得玉米的PEPC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方法]使用RT-PCR方法由玉米中获得PEPC全长c DNA,构建克隆载体后进行测序,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的玉米PEPC基因CDS全长2 913 bp,编码的多肽链包含970个氨基酸,为疏水性氨基酸,由α-螺旋(61.44%)、无规则卷曲(34.43%)和延伸链(4.12%)组成,定位于细胞质,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其175~970位氨基酸组成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功能结构域,在173~184、597~609位具有2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位点。[结论]该研究克隆了玉米C_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备PPDK蛋白的保守序列和催化活性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59.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探明含氯化肥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机理,为含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土壤肥力的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展22年的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含氯处理(含氯化肥配合稻草还田,(NPK)Cl+S)与不含氯处理(NPK+S)、以及不施肥对照(CK)和单施化肥(NPK)的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含氯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种类及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施用含氯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NPK+S)相比,含氯化肥(NPK)Cl+S稻季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NPK+S)的35.7%、18.0%、69.8%,麦季土壤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的31.6%、24.5%、75.6%。主成分分析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作为土壤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优于酸性和中性磷酸酶、硝酸盐还原酶。PLFA分析表明,含氯处理微生物量和种类最低,比等养分不含氯处理PLFA生物量降低24.7%,比对照降低43.2%;施用含氯化肥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G+细菌显著降低,对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小;微生物种群量的减少与含氯处理土壤pH降低和酶活性下降有关。长期施用含氯化肥作物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含氯处理比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水稻季产量和周年产量22年平均下降6.8%、3.3%。【结论】长期施用双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及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并表现出一定的减产趋势。建议不要长期施用双氯化肥,尤其要避免长期施用氯离子含量高的氯化铵。  相似文献   
60.
为给小麦抗干旱、抗干热风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对我们从事40多年小麦育种、育成新疆)86年以来20多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春小麦品种的体会进行总结,从9个方面介绍了小麦抗干旱、抗干热风育种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