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陕西省中部和北部2个中国沙棘林地(永寿县马坊镇马坊林场和榆林市榆阳区转龙湾乡)表层(5~20 cm)土壤中细菌的特征区域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了2个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并分析弗兰克氏菌科各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年平均降雨量和主要土壤营养因子之间的关系,以阐明环境条件对沙棘林地表层土壤中弗兰克氏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龙湾林地土壤中细菌菌群丰富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马坊林地,而2个地区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大。从马坊和转龙湾林地土壤中分别获得89 467条和85 279条测序序列,可归类为2 658条和2 88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对应的细菌分属于26个门66个纲144个目275个科474个属和30个门75个纲164个目322个科584个属;2个林地在门和纲组成上的一致性分别达到83%和78%;在细菌目和科的分类水平上,2个林地土壤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目的组成、以及这些目所含的主要细菌科的组成高度相似,但各菌目以及同一菌目中各菌科的相对丰度在不同林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弗兰克氏菌目(Frankiales)细菌在马坊和转龙湾2个林地中的相对丰度均比较低,分别只有0.44%和0.76%;从2个林地土壤中共获得弗兰克氏菌目下的 20条OTU代表序列(其中共有序列19条),分属于7个科12个属;弗兰克氏菌科(Frankiaceae)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在土壤营养条件较好、降雨量较多的马坊林地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占该目细菌的5.57%,显著高于土壤营养条件较差、降雨量较少的转龙湾林地(相对丰度在该目中为0.77%)。据此,可计算出弗兰克氏菌属在2个沙棘林地土壤整个细菌群落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仅为0.011%和0.002%。弗兰克氏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土壤全N和碱解N含量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林地表层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差别不大,但各类细菌的相对丰度差别较大;具有固N能力的弗兰克氏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很低,而在降雨较为充沛、以及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条件较为丰富的立地条件下,其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降雨较为稀少和土壤较为贫瘠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62.
我国海洋污损生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污损生物(Marine fouling organisms)是海洋环境中栖息或附着在船舶和各种水下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给投资者带来负效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相似文献   
163.
我国虾夷扇贝死亡原因的探讨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扇贝家族中的优良增养殖品种之一,以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该种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水域,是冷水性双  相似文献   
164.
采用中SNP160K芯片对丰收24×通交83-611 F2群体252个植株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分型,构建了一张由5861个SNP标记组成的全长为3661.46 cM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定位到7个株高QTL,每个QTL可解释2.56%~10.41%的株高变异。qPH-6-1具有最高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和显性效应,可解释10.41%的株高变异,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1.72和18.94; qPH-18-1贡献率次之,可解释9.64%的株高变异,但具有最高的加性效应,达-12.42。在F2群体中筛选出11个qPH-6-1和qPH-18-1基因型为Q6Q6/Q18Q18的单株,平均株高167.00 cm;筛选出16个基因型为q6q6/q18q18的植株,平均株高为91.25 cm。在qPH-18-1定位区间内外增加23个SNP标记,将定位区间由766.97kb缩小至66.03kb,包含8个基因,结合基因注释和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推测Glyma.18G279800和Glyma.18G280200可能与大豆的株高相关。本研究为大豆株型的改良提供了分子参考依据和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5.
调查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介绍土地承包纠纷种类,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6.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能导致人为干扰活动从保护区转移到未保护区,即为自然保护区的空间溢出效应,该效应对保护区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作用。了解自然保护区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幅度和驱动因素对评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和优化保护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以景观格局指数为指标,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评估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近30年,研究区森林和农田的土地利用转移变化量占主体,并且是其他地类转移的最主要来源。(2)景观破碎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5~10 km邻近区>0~4 km邻近区>保护区。(3)0~4 km邻近区的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均值均大于保护区而小于5~10 km邻近区;0~4 km邻近区的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和聚合度指数的均值小于保护区而大于5~10 km邻近区,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4 km区域内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为堵塞效应。  相似文献   
167.
16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经济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缺失,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留守人口安全问题、产业发展滞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针对农村人口空心化衍生的问题,从人才引进、“三留守”群体心理建设、公共服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