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2篇
  27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针对当前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并从实际出发总结摸索出当前本系统迫切处理的三方面关系矛盾:即第一,要尽快制定完善农机安全法规,对农机开展全面监管;第二,要加大源头管理力度,建立农机安全长效机制;第三,要以人为本,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同时推进农机监理人员的参公管理。并以这三个方面为基础阐述了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工作重点与工作难点,并从现实出发提出其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与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2.
修剪是板栗栽培管理中一项重要枝术措施。本文作者介绍了实膛修剪技术和自然开心形技术,并总结了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43.
植物叶片衰老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叶片衰老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植物的衰老机理以及有效防止早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植物叶片衰老的影响因素、叶片衰老相关基因及其分子机制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4.
针对喀斯特坡地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下位机节点采用太阳能供电,可按照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并同步测量出各级管道流量。按照本文提及的等腰三角形(B型)布置灌溉点和对角5点形式布置传感器,对农作物进行了喷灌实验,并对管道流量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45.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总多酚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土传性病害,可在大豆生长的各个时期对其造成危害。总多酚(polyphenol)是植保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研究将抗感不同的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菌,并测定其根、茎、叶中总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后,抗感野生大豆根、茎、叶中总多酚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均高于相应对照。总体而言,抗病野生大豆总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幅度(30%,55%,-40%,-100%)高于感病野生大豆(20%,35%,50%,90%)。  相似文献   
146.
2011年的“飞天猪价”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绝大部分猪场好好地赚了一大笔。但就是在这么好的行情下,个别猪场仍然处在亏损状态,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47.
晚粳稻品种浙粳22内稃突变体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粳稻品种浙粳22内稃突变体是60Co γ射线对浙粳22辐照后选到的内稃约有正常内稃一半大小的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内稃突变体与籼稻珍汕97杂交的F2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突变性状基因进行初步遗传定位,把内稃突变基因定位在第9号染色体上,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hig1,位于RM6051和RM556之间,遗传距离为12.7cM。  相似文献   
148.
浙粳9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抗病双季晚粳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8008)。该品种2年浙江省区试平均产量8.855t·hm-2,比对照品种宁81增产3.6%;表现感光性较强、秧龄弹性大、耐迟播,全生育期143.1d,比对照宁81短1.7d;株高88.1cm,后期青秆黄熟、抗倒性强、耐穗发芽、转色较好、米质综合指标达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三等标准,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中感褐飞虱。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9.
为培育耐草甘膦水稻新品种,本研究以5份辐射和化学诱变育成的耐草甘膦水稻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草甘膦耐性浓度筛选和抗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对5份耐草甘膦水稻种质喷施不同浓度(1、2、3和4 g·L-1)的草甘膦,发现喷施4 g·L-1草甘膦可使敏感材料P1003全部死亡,能较好地区分草甘膦耐性和敏感材料;CA21是其中草甘膦耐性最强的水稻种质;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增加,CA21的莽草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含量则无显著变化,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显著增加;随着3 g·L-1草甘膦处理时间的延长,CA21的莽草酸含量无明显变化,MDA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GSTs活性显著增加。而敏感材料P1003,无论是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增加,或是随着3g·L-1草甘膦处理时间的延长,其莽草酸和MDA含量均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GSTs活性则无明显变化。综上,CA21具有耐草甘膦的生理特性,可用于草甘膦耐性分子机制或育种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水稻耐草甘膦的分子机理及耐草甘膦水稻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为探索刈割对冬小麦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温室控制条件下,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6cm(RE-6)、3cm(RE-3),不刈割(CK)),以‘陇育4号’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析植株干物质(DM)积累,可溶性糖(WSS)、可溶性蛋白含量(W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逆指标活性。结果表明:刈割后20d内冬小麦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刈割留茬高度增加而减少(P0.05),RE-3处理下叶可溶性蛋白与地上部SOD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8%~25%和10%~30%(P0.05),RE-6处理茎POD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30%(P0.05)。刈割降低植株地下部POD活性,但对地下部SOD活性无显著影响。刈割留茬3cm下‘陇育4号’通过增加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及地上部抗氧化酶活性,为其安全越冬及早春的恢复生长提供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