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银川地区日光温室桃树促早栽培适宜扣棚及升温时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银川地区桃树设施栽培适宜的扣棚及升温时间,对银川市历年(1971~2000年)以及近两年(2008~2009年)10、11、12月份室外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宁夏地区日光温室果树促早栽培的适宜扣棚时间为10月26日左右;通过对宁夏设施4个桃树主栽品种室内萌芽状况以及温度观测,借助犹它模型(Utah model)...  相似文献   
82.
试验以LED植物生长灯为补光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进行,研究不同补光时间对温室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的补光试验中,补光1 h维生素C含量最高;补光3 h对株高和果实纵向生长促进效果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5 h对茎粗、植株干鲜质量影响最大,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最高;补光7 h产量最大。苗期补光7 h、伸蔓期5 h、结果期1 h时甜瓜长势、品质及产量最优。  相似文献   
83.
以宁夏日光温室栽培常用黄瓜品种德尔100为试材,通过智能人工气候箱模拟设施生产中的3个低温环境,依据丙二醛、脯氨酸、电导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4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阐述黄瓜在宁夏日光温室栽培受冷害的机制。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23℃/12℃环境下受影响较小,23℃/9℃环境次之,23℃/6℃环境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最严重,其在23℃/12℃环境可耐受6 d,在23℃/9℃环境可耐受4 d,23℃/6℃环境可耐受2 d;黄瓜幼苗在低温胁迫后,经过23℃/17℃(CK)恢复不同时间,在23℃/12℃处理6 d、23℃/9℃处理4 d、23℃/6℃处理2 d后,植株恢复表现均不明显表明植株恢复状况取决于前期受低温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日光温室土质墙体蓄热层变化规律和墙体最适厚度,测试分析了北墙(厚330 cm)水平方向不同深度温度,结果表明:随墙内深度的增加墙体两侧温波昼夜变化幅度趋于缓和,由内向外温度逐渐降低;从温波振幅看,墙体内50~230 cm温波振幅接近0,基本处于稳定状态,0~50和280~330 cm变化幅度都较大,证实日光温室北墙体存在波动层、稳定层和保温层;提出了利用室内最低气温和墙体内温度确定每日蓄热层厚度的方法,得到试验期间温室墙体蓄热层厚度在55~200 cm之间;同时提出了一种利用墙内温波传播速度计算墙体厚度的方法,对探讨日光温室墙体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为研究日光温室内黄瓜冠层中太阳辐射分布规律,观测了黄瓜冠层内的太阳辐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叶面积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晴天温室南面黄瓜冠层中太阳辐射最强,北面和中间较弱,阴天差异较小。太阳辐射在冠层内垂直分布随高度减小而衰减,均呈"S"型变化趋势。其中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幅度最大,地面PAR仅为冠层顶部的6.1%,散射辐射衰减程度最小,地面散射辐射为冠层顶部的32.3%。太阳辐射透过率在不同高度随叶面积系数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指数关系:Rt=Ae-B×LAI。无论晴、阴天光合有效辐射的消光系数较其他辐射消光系数大,散射辐射最小。  相似文献   
86.
基于表型性状及抗病标记的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对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分类,采用多元统计法,结合表型性状测定与实用性抗病性分子标记检测,对已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供试材料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在7.21~52.2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质量性状中果顶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98;数量性状中,叶片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63;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且大部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遗传差异达极显著的15个数量性状及变异类型丰富的3个质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欧式距离为0.78处聚为Ⅶ类,其中第Ⅱ类、Ⅲ类包括85份材料,这些材料均具有成熟果色为红色、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以及生长势较强等特点。通过抗病性分子鉴定发现,同时抗2种病害的材料有37份,同时抗3种病害的材料有3份,这40份种质资源可以作为多抗育种材料进行收集利用。【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各种质资源材料的综合性状特性,为番茄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以5年生红地球葡萄为材料,在设施葡萄揭盖蓄热后进行根域加热处理,并记录红地球葡萄枝条芽萌发情况,采用6种需热量模型统计芽的需热量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土壤温度提高,葡萄枝条芽萌发的时间和需热量均显著减少,且塑料大棚内的效果较日光温室更好;土壤温度相同时,日光温室内的红地球葡萄枝条芽的萌发时间较塑料大棚均较小,但需热量值则较大。结果表明,葡萄枝条芽的萌发和需热量与根域温度关系密切,将为设施葡萄的促早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不同光源补光对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8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萌芽开始至果实成熟期,设置5种不同光源(红光、蓝光、红蓝光2:1、红蓝光4:1、红蓝光6:1)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源对红地球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佳补光光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5种补光处理均能提高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红光处理果实的纵径、果形指数最高(29.87 mm、1.16);蓝光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还原糖含量最高(19.3%、4.14、179.13 g/L);红蓝光2:1处理果实的固酸比、花青素含量最高(5.49 mg/g、0.16 mg/g);红蓝光4:1处理果实的糖酸比最高(49.79),可滴定酸含量最低(3.45 g/L).以花青素含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糖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最适补充光源排序为:蓝光>红蓝光2:1>红蓝光4:1>红光>红蓝光6:1.补充蓝光可作为促进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成熟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0.
宁夏半冷式温棚内红地球葡萄延后栽培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宁夏第一栋半冷式温棚红地球葡萄延后栽培的小气候特征,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小气候观测,结果表明:①棚外最低气温为-21.7 ℃,棚内为-4.8 ℃;在20 cm土层,棚外最低地温为-5.0 ℃,棚内为-0.3 ℃,说明棚内葡萄枝蔓及根系直接越冬安全.②扣棚后,日平均温度高于10 ℃的日数持续到11月下旬,这对露地不能完熟的晚熟品种进一步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如葡萄继续挂果活体保鲜,可延迟至12月上旬采收.③棚内气温在南北方向较均匀,东西方向靠近薄膜处受外界影响较大;在垂直方向上,气温一日内除14:00时变化较大外,其余时间较均匀.④红地球葡萄从萌芽到成熟所需的大于10 ℃活动积温在3 400 ℃以上,由全年的温度测定,棚内≥10 ℃的积温为4 415.2 ℃,表明此设施结构能够完全满足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