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本试验於1985年选用八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采用三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成熟时在各小区的中间行取10株,考查株高、主茎节数、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与株粒重六个数量性状。计算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GCV)与相对遗传进度(ΔG′)。利用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计算出五个性状对株粒重的遗传通径系数。  相似文献   
12.
锐劲特不同剂型与不同药剂混用对褐飞虱及二化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加敌友(乐斯本)加艾美乐在二化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可有效地控制褐飞虱及二化螟,但单用锐劲特对褐飞虱控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国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种业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的比较,探索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构建方案。【方法】对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122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中国相应13个农作物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根据中国种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意见。【结果】(1)中国现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两方面差异:一是质量标准的种子等级系统不一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一致地相应于种子生产四级程序,在育种家种子基础上分为三级,而中国现行的粮、棉、油及薯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种子等级程序多样化,有两级,有三级,甚至四级,不一致。二是质量标准的指标系统不健全。发达国家的粮、棉、油作物都基本包括净种子、杂质、其它作物种子总量、其它品种、其它类型、杂草种子、有毒(有害)杂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含水量等;在薯类作物中,主要突出了应有的病害指标。而在中国的标准中,仅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个指标;薯类仅显示纯度、薯块整齐度和不完善薯块率三个指标,缺少当地必要的病害指标。(2)归纳出制定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两原则:一是标准体系中种子生产等级系统的合理性,应体现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通过重复繁殖和限代繁殖,有效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二是体系中指标系统的健全程度,既要体现中国现代种子生产要求,又能与国际接轨,以保证生产出优质种子,建立种子商品在国内外的品牌。(3)根据中国种业发展实情提出了构建中国主要农作物四级种子(包括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探索方案。【结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须兼具统一的“四级种子等级系统”和健全的“八项质量指标系统”,薯类还应突出应有的薯块病害指标,为建立中国商品种子的国内外品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为缩短小麦育种年限,一般采用一年多代以加快世代进程和越级提升加快试验进程两种途径。由于小麦杂种后代要经历一个性状的分离和纯合稳定过程,两者比较还是加快世代进程见效最快。国外利用人工气侯室结合种子处理,能使小麦一年繁殖4—5代。我国北方不少育种单位到南方进行加代繁殖,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为此,我们曾于1976年在偃师县周山,灵宝县的福地、胡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两品种育种者种子的贮藏试验,及对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的“四级程序”原种的产量鉴定,探讨了在相应干贮条件下育种者种子有关性状变化规律及“四级程序”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应用“四级程序”提供了有关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研究自1988年立 题,在1989-1993年“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小麦良种基地建设及综合技术开发”项目中进入实质性研究与实施阶段。1996年开始又正式列入河南省政府“九五”攻关计划,由河南省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和种子部门的10多个单位协作,在河南省范围内的主要作物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豫麦10号是一个大穗大粒的高产品种。该品种增产潜力大,抗病能力较强,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但该品种茎基部的茎壁较薄,如果栽培措施不当,在后期遇到风雨天气时,往往会引起倒伏,影响其增产潜力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豫麦10号的高产特性,本文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便为生产上大面积夺得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中,结合种子工作实践,研究总结出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并根据各类农作物遗传变异特点和良种繁育方式的不同,归纳为四种不同应用模式。该程序使原种生产周期缩短两年,并能从根本上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和纯度,还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工、节约种源、减少世代之功效。有利于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和种子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本项研究表明:用十六个数量性状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类间自交系的杂种F_1产量比类内自交系的杂种F_1产量增加16.59%,达极显著水平;用八个数量性状聚类分析,类间杂种比类内杂种增产5.78%,达显著水平;用四个数量性状聚类,类间杂种与类内杂种的产量水平达不到显著标准。由此看来,十六个性状的聚类结果优于八个性状的聚类结果,八个性状的聚类结果又优于四个性状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徐薯18为材料,研究了四级程序生产甘薯种薯的主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育种家种薯、原原种薯、原种薯、良种薯的茎叶生长动态表现为前期生长快,中期加速,这有利于光合面积的形成;后期光合产物下移,有利于库的扩增。其叶面积系数前期增长快,能迅速形成较大的光合面积,光合效率高,结薯早,块根膨大快,鲜薯产量高,且在栽后90~110d块根膨大速度达到高峰。在整个生育期,四级种薯均表现出较强的光合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