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3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控释氮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叶绿素含量、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20%、40%、60%比例的缓释肥用量均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其中20%比例缓释肥处理产量最高;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均表现出20%比例缓释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在马铃薯成熟期,缓释肥施用比例越大,马铃薯叶绿素含量越高;由缓释氮肥比例与马铃薯产量的二次拟合曲线得出,稻草覆盖条件下冬马铃薯缓释氮肥的最佳比例为37.29%。  相似文献   
82.
红壤区坡耕地香根草篱对花生生长的空间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分析了红壤坡耕地香根草(Veiveria zizanioides)篱对生育期内花生(Arachis hypogaea)植株高、叶绿素含量和花生产量的影响,探讨篱农间作最佳草篱间距。结果表明,与常耕相比,香根草篱处理苗期篱上第1行花生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开花期时株高显著升高(P<0.05),叶绿素含量却显著下降,结荚期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下降,其它各行无明显差异(P>0.05);香根草篱处理篱上第1、2行花生产量显著降低,第5、7、9行则显著升高,而第3、11行无明显差异。研究认为香根草篱与花生的安全距离≥66 cm,在此基础上,采用抛物线模型+直线平台分析得知香根草篱间距为8~12 m时,间作花生产量与常耕相比基本持平,间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3.
陈智勇  孙永明 《蚕学通讯》2003,23(4):24-24,29
自动旋转蔟是由自动旋转蔟架和优质纸板制成的长 54cm、宽 38cm ,长 1 3格、宽 1 2格 1 56个作茧方格的蔟片组成 ,它是目前最先进的蔟具和上蔟方式。1 使用自动旋转蔟的优点①自动旋转蔟具有上茧率高、下脚茧少、结茧率高、茧质优、茧价高、效益好的优点。与草笼比 ,双官茧少 2 .33% ,柴印少 0 .3% ,血茧少 0 .4 5%、不结茧蚕少 1 .2 %、产茧量高 1 .2 %、下脚茧少 3.0 8%、正茧率高 4 .2 9% ;加上方格蔟茧质优 ,茧站每公斤补助 1 .0 0元 ,按单产 30kg计算 ,用自动旋转蔟每张种可增收 4 1 .58元。②用自动旋转蔟可省工、省料、节省蔟具成本…  相似文献   
84.
2001年初,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南地区蚕业高新技术配套开发与示范课题>在铜梁县开始实施,大庙镇石院村2社被定为实施示范社.全社36户、125人,其中在家务农的31户、104人.有耕地6.47hm2,其中田3.3hm2、土3.1hm2.在课题实施前的2000年,全社有桑树32 000余株,其中小桑园1.3hm2、18 000余株,年养蚕120张、产茧3 500 kg、收入42 360元,单张产29.2kg、收入353元.从2001年开始大育苗、大栽桑,大力引进蚕桑新品种,积极推广养蚕新技术,到2003年发展到全社养蚕223.6张、产茧7 678kg、收入92 136元,单张产茧34.3kg、收入412.06元.全社户平养蚕7.2张、收入2 972.1元.课题实施3年来,增加养蚕103.6张、增产蚕茧4 086kg、增加收入49 776元,分别增长86.3%、115.8%、117.5%.单张产茧增加5.1kg、增收59.06元,分别增长17.5%和16.7%.全社实现年667m2桑养蚕3.1张、养蚕直接收入1 279.66元.现将该社实施蚕业课题的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5.
低丘红壤旱地花生秸秆室内腐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红壤旱地花生秸秆腐熟技术,以秸秆失重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室内模拟腐熟考察了低丘红壤旱地花生秸秆室内腐熟条件。以秸秆失重率、颜色、C/N、纤维素酶活性为指标,以腐秆剂A和B为对象,探讨腐秆剂对秸秆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秸秆室内模拟腐熟所需水分、尿素、生石灰、腐秆剂与秸秆干重的比例分别为425:100、0.6:100、0.25:100、0.13:100。添加腐秆剂可以明显促进花生秸秆的腐解,与CK相比,腐熟30天后,添加腐秆剂的处理A、B的秸秆失重率分别提高20.1%、15.0%;秸秆C/N分别降低6.0%、5.1%;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120.0%、95.5%。研究的结果还显示:秸秆失重率与纤维素酶活性以及秸秆的C/N都呈显著线性相关,纤维素酶活性随秸秆失重率增大而增大,C/N随秸秆失重率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6.
孙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09-3111
[目的]研究氢氧化镁粉体制备对保护渔业水体方面的应用。[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氢氧化镁粉体分散性的影响,使用IR、XRD、SEM对产物进行表征,制得的氢氧化镁粉体用作重金属离子脱除,利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工艺条件对脱除效果的影响,获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实际废水。[结果]经过处理的重金属废水达到排放指标,对渔业水体危害基本消除。[结论]该试验为保护渔业免受重金属污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鄱阳湖区棉花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棉花的抗风险、抗灾难系数,确保棉花主产区稳产增收,2009年开展环鄱阳湖区棉花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采取定户、定田、定模式、定技术方案的办法,分别布置棉花+花生、棉花+玉米、棉花纯作(对照)3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花生间作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棉田总体效益,相比纯作区年总产值增加了0.38万元/hm2,纯收入提高8.0%,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2.5%。而棉花+玉米间作存在空间生态位竞争,棉花产量受到影响,减产40.2%,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济效益上比棉花纯作年总产值却增加0.66万元/hm2,纯收入提高20.0%,但从粮食食品安全考虑,建议该模式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88.
针对江西省茶园管理机械化现状,立足建立茶园耕作、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土壤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茶园灌溉等田间管理环节全程机械化体系,通过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深入茶叶生产重点县、乡镇和村调研茶园管理方式、耕作培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茶园管理机械使用情况等,查找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推进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土地利用方式对江西红壤旱地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琳  黄尚书  叶川  钟义军  黄欠如  成艳红  郑伟  孙永明  高蕊  周莺 《土壤》2017,49(6):1275-1279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质量的综合指标,可有效地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未开垦的红壤荒地为对照,研究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茶园、果园)下0~40 cm土层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大小均表现为农地果园≈茶园未开垦的红壤荒地,相比于未开垦的红壤荒地,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P0.05)。(2)红壤旱地开垦利用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P0.05),但在选取的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农地果园≈茶园;在0~20cm土层表现为农地与茶园相当(P0.05),与果园有显著差异(P0.05);在20~40 cm土层3种不同土地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红壤荒地开垦利用能够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且农用地比果茶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0.
分析了山西省花卉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山西省花卉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