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3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目的]探寻既能有效防止土壤结构发生恶化又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茶树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作深度,为指导茶农科学耕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免耕为对照(CK),设耕10 cm、耕20 cm和耕30 cm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容重、水含量、孔隙度、土壤三相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耕作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耕30 cm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含量,其中耕20 cm处理对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30 cm处理对20~3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作可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减少毛管孔隙度,但总孔隙度依然增加,其中,耕作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状况影响显著,而在10~20 cm土层仅耕20 cm处理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影响显著,在20~30 cm土层仅耕30 cm处理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影响显著.耕作后0~10 cm土层气相和液相比例显著增加,固相比例显著下降,其中以耕20 cm处理效果最佳,而在20~30 cm土层,对土壤三相比协调效果最佳为耕30 cm处理.耕作后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2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耕20 cm和耕30 cm处理下显著升高;耕作后0~3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孔隙度、固相比例是反映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关键因子,而有效磷则是养分肥力指标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耕作深度均能降低茶园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含量、改善土壤孔隙度状况和协调土壤三相比,其中以20 cm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2.
施用白云石粉对茶园土壤酸化及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白云石粉不同施用量对茶园土壤酸化、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以期寻找到土壤降酸、茶叶提质的最佳白云石粉施用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0 kg/hm2(CK)、375 kg/hm^2、750 kg/hm^2、1500 kg/hm^2、2250 kg/hm^2等5个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云石粉施用量大于1500 kg/hm^2时,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增加,交换性酸显著降低;施用量为1500 kg/hm^2,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百芽重、产量、芽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酚氨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500 kg/hm^2,能够有效改善茶园土壤酸化,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13.
江西省赣州市是我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但长期以来果园水土流失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试验于2015年3-8月雨季分别在江西省赣县和信丰县2个县各选择1个脐橙果园进行,在每个试验区果园设置3个径流小区,每个小区为1个处理,分别是清耕裸露(CK)、全园保留杂草(T1)和杂草条带(T2),观测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情况。共调查到45种果园杂草,分属27科43属,其中马唐和宽叶雀稗为优势草种。径流小区观测结果显示,与清耕裸露地相比,果园全园保留杂草和杂草条带能减少地表径流量15.5%~50.3%、土壤流失量30.9%~45.4%,T1处理减幅总体比T2处理大。表明脐橙果园杂草在防治果园水土流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4.
火灾是影响森林的重要生态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直接作用,也直接影响森林昆虫的寄主和生存条件。特别是在火因子的强烈干扰下,火烧迹地林分极易受到森林虫害侵袭,影响下一阶段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林火与森林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火烧迹地上喜迹地昆虫的分布与扩散,以及火烧强度与虫害发生的相关关系等。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调控对象和生态因子3个方面提出防控策略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有效控制森林虫害发生,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保障火烧迹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顺利恢复和持续控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5.
为明确不同还田方式下白三叶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以及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寻求绿肥最佳的还田方式,为白三叶在茶园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依据。采用尼龙网袋法,在茶园模拟白三叶在翻压(T1)、割覆(T2)和自然枯死(T3)3种还田方式下的腐解特征和氮、磷、钾、碳等养分释放规律,并同时进行小区试验分析茶园间作白三叶3种不同还田方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间作白三叶3种还田方式下在160 d后的累积腐解率为73.4%~89.8%,快慢表现为T1> T2> T3,其中T1和T2处理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T1处理:0~10 d为快速期,10~160 d为缓慢期,T2处理:0~20 d为快速期,20~160 d为缓慢期,而T3处理腐解时间滞后,从第40天开始腐解,后期保持较快的腐解速率;养分释放率和释放量表现为T1>T2、T3,氮、磷、钾、碳4种养分释放都较彻底,其中钾释放最彻底,氮、磷次之,碳最少,在160 d后钾、氮、磷、碳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5.1%~99.7%,75.3%~95.6%,86.4%~93.9%,69.5%~91.6%;白三叶还田后能提高夏秋茶产量,夏...  相似文献   
116.
笔者于2021年至2022年,采用样线、样点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沁源县黑鹳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调查结果表明,沁源县黑鹳野外种群数量超过10只,其繁殖巢多位于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雌雄亲鸟共同育雏。沁源县黑鹳主要觅食栖息地有沁河沁源县城区段、紫红河、两河湿地、南石湿地、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黑鹳成体和亚成体的取食成功率存在差异,成鸟平均啄食7.2次可成功捕食1条鱼,亚成鸟平均啄食14.8次可成功捕食1条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