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8篇
  42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优化葫芦科作物硅含量的测定方法,给园艺植物硅肥应用与硅营养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以‘津优1号’黄瓜、‘蜜本’南瓜和‘早佳8424’西瓜3种葫芦科作物为研究材料,分析硅提取与含量测定过程中不同的研磨温度、研磨时间、浸提时间、硅钼黄显色反应水浴时间、硅钼蓝还原反应时间、显色液吸光度测定波长等对作物叶片硅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样品硅提取过程中,研磨仪低温(液氮,-196℃)研磨硅含量测定值高于室温研磨。在样品研磨时间与浸提时间方面,正交试验与全因子试验结果均显示,50 Hz低温研磨30 s、浸提10 min组合测定效果最佳。在硅显色测定方面,硅钼黄显色反应水浴3 min后测定值趋于稳定,硅钼蓝还原反应2 min后测定结果趋于稳定,硅钼蓝显色反应液在波长810 nm附近出现最大吸收峰。针对葫芦科作物叶片硅含量的最优测定流程为植物样品采用研磨仪50 Hz液氮研磨30 s,常温浸提10 min, 50℃水浴3 min进行硅钼黄显色反应,硅钼蓝还原反应2 min, 810 nm处测定吸光度,该方法回收率为93%~108%。  相似文献   
72.
为实现小麦精播,设计了一种差速充种沟式小麦单粒排种器。运用力学分析、结构分析、理论计算、仿真试验、台架试验验证以及田间试验的优化流程对排种器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应用EDEM离散元软件和Design Expert 84.0.6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完成了差速式小麦排种器参数的优化;然后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转速为1r/s,弧形挡板固定在排种器端盖上,充种沟隔板间长度、充种沟宽度、充种沟高度分别为8.00、6.00、5.00mm,弧形挡板凸起斜度为42.68°时,粒距合格率为81.67%,重播率为12.50%,漏播率为5.83%,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2.32%,台架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一致;最后,对采用该排种器的7.5cm行距小麦播种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4.8km/h时,粒距合格率为82.50%,重播率为9.17%,漏播率为8.33%,播种机的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0.12%。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及台架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旨在探明添加绿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2O和CH4)排放的影响,为绿肥科学施用、温室气体减排和作物增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通过“中国知网”、“谷歌学术”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以“绿肥”、“农田”和“温室气体”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到国内外关于添加绿肥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的有效数据137组,定量分析添加绿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绿肥相比,添加绿肥显著的促进N2O、CH4的排放和GWP、GHGI的提高,提升幅度分别为16.1%、45.8%和25.7%、12.9%。施用豆科和非豆科绿肥均显著增加N2O和CH4排放和GWP,施用非豆科绿肥对GHGI没有显著影响,豆科绿肥相比于非豆科绿肥能显著增加土壤N2O的排放和GWP、GHGI。不同绿肥施用措施均显著增加N2O和CH4  相似文献   
74.
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经营模式下硬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采伐强度和采伐后是否更新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中度采伐的硬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弱度和强度采伐都会对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减少;采伐后更新的林分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较未更新和对照的林分高,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较深层土壤高。  相似文献   
75.
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连续26 a定位监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豆科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花岗岩的累计产量最高(158 504.6 ks/hmz),四纪红土次之(153 139.4 kg/hm2),紫色土最低(147 936.9 ks/hmz),且均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施肥处理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以NPK处理最高,0M次之,CK处理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豆科作物(花生)的经济性状(分枝数、饱果数、100果重)影响也较大,供试的3种土壤种植作物26 a后的杂草量(禾本科),以花岗岩母质最多.其次为四纪红土,紫色土无杂草.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适应机械化播种要求,提高种子质量,开展辽单565制种密度对种子质量与活力的影响的研究。[方法]以辽单565为试验材料,其母本设置4个杂交制种密度为60 000、67 500、75 000、82 500株/hm2,研究不同密度下杂交制种对种子农艺性状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75000株/hm2下株高和茎粗高于其他密度水平,在82500株/hm2下产量最高,67 500株/hm2下种子活力最佳。[结论]为得到种子活力较高的种子,辽宁地区辽单565可以杂交制种母本密度可以设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初步摸清营口城区美国白蛾野外越冬蛹的死亡率和天敌的控制情况,为防治美国白蛾和保护利用本地自然天敌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大量采集和室内培养的方法,重点研究营口地区美国白蛾越冬蛹的死亡情况、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寄生率、感染率等指标。[结果]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在美国白蛾越冬蛹中的平均寄生率达9.52%,室内饲养的越冬蛹表现为真菌类死亡症状的占12.64%、细菌类死亡症状的占40.41%,病毒类死亡症状的占36.04%,致病性微生物总感染率为89.8%。[结论]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在自然控制美国白蛾数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营口市区内美国白蛾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寄生率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大量采集和室内培养,利用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试验。[结果]营口地区美国白蛾主要寄生性天敌有4种,分别为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康刺腹寄蝇(Compsilura concinnata)、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和古毒蛾追寄蝇(Exorista larvarum),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18%、2.50%、3.90%和0.94%。[结论]白蛾周氏啮小蜂可能是生物防治营口市区美国白蛾的最佳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79.
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5年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年作物累计产量以紫色土为最高,其次是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最低。(2)3种母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于不同处理,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均能获得较高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物料稻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肥是加速红壤母质熟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对于不同处理方式,作物归还条件下其作物产量要高于不归还。(4)供试的3种土壤在熟化的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熟化的初期,许多作物在花岗岩发育的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上,都生长不好,然而在施有NPK的处理中,马唐草(Dischaemum Schreb)生长特别茂盛(覆盖度100%,高lm),明显地影响了土壤的水热状况,紫色土上马唐草生长不好。(5)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长势差,叶片淡黄,植株矮小。(6)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0M>NPK。  相似文献   
80.
外源磷对土壤无机磷的影响及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典型土类15年长期定位试验的CK和NPK处理以及原始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的分析,研究施磷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原始土壤中闭蓄态磷和Ca10-P占无机磷比例大,土壤磷有效性低;在不施外源磷条件下连续耕作,各个土类的无机磷总量均逐年减少,其中主要是Ca2-P、Al-P和Fe—P明显降低;长期施用磷肥提高了土壤无机磷总量(TIP)和各组分的含量,其中以Ca2-P、Al-P和Fe—P提高比例显著,而0-P和Ca10-P提高的比例少。说明累积在土壤中的肥料磷多以有效性较高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