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园园  李首成  周春军  李扬  吴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38-1739,1757
探讨了土壤呼吸的研究情况和各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提出了土壤呼吸研究尚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磷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释放实验研究,同时采用连续提取法探讨了释放后的磷硅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磷和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释放行为均可用Elovich方程描述;0~20min为磷的快速释放阶段,此时段内约有75%的吸附磷迅速从沉积物上解吸并释放至上覆水中;0~2h为硅的快速释放阶段,此阶段内约有40%的吸附硅从沉积物上解吸并释放至上覆水中;总体上,沉积物中Ex-P、Al-P、Fe-P及IEF-Si、CF-Si具有较强的释放潜力。  相似文献   
23.
雄蕊雌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发育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雄蕊雌化或称雄蕊心皮化是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同源异型突变体。本文简述了雄蕊心皮化突变体形成的机理,有关花器官发育模型、雄蕊心皮化的发现和特征及研究现状,并对雄蕊心皮化的原因做了初步探讨,指出了这种突变体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水氮互作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累积、转运、分配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作用,水氮互作下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转运及其与产量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且抽穗前期氮、磷的累积以及分蘖盛期对钾的吸收状况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产量与稻株氮、磷、钾吸收及转运关系间的表现,W2灌溉方式与施氮量为180kghm-2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方式,淹灌条件下,施氮量以180kghm-2为宜,旱种条件下,施氮量可适当降至90~180kghm-2。  相似文献   
25.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SRI下,栽培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改善不同移栽秧龄处理下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的一些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而获得高产。当移栽秧龄为2叶1心、栽植密度为40 cm × 40 cm时,在一定数量有效穗数的前提下,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数量,能够使结实期水稻群体获得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高效LAI,延缓了结实期水稻叶面积的下降,而且生育后期根系不早衰,有利于促进茎鞘物质输出,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及转化率,其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的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组合。移栽秧龄为8叶1心和栽插密度为50 cm × 50 cm的处理均会造成有效穗数显著降低,影响水稻结实期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产量显著下降。结合产量表现,5叶1心移栽,栽插密度以30 cm × 30 cm ~ 40 cm × 40 cm为宜,可供缓解作物间茬口矛盾的情况下参考;大苗移栽容易加快结实期水稻衰老进程,产量显著降低,大苗移栽应加大移栽密度,本研究条件下栽植密度以30 cm × 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26.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沙门氏菌检验研究的核心问题。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近年来沙门氏菌的检测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7.
陕西省安康市内保存了大量的野生大茶树资源.文章对安康市现有野生大茶树资源的种类、分布、树龄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对野生大茶树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大茶树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是一项高效、快速检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在米质组分检测、快速筛选育种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定量分析的步骤及其在稻米品质改良中的应用。近红外技术不仅能提高育种材料选择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品质遗传机理研究的深入,加速稻米品质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29.
水分胁迫对水稻幼苗氮素同化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以探明水分胁迫对4 叶期的扬稻6号(籼稻)幼苗氮素形态、氮代谢关键酶以及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PEG5%、水势-0.05 MPa)不影响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但对硝态氮的吸收和积累有一定刺激作用,并显著降低幼苗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累积。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的降低对茎叶干物质累积的影响明显大于水稻体内通过代谢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正面效应,导致茎叶干物质积累降低。当高水分胁迫强度(PEG10%、水势-0.15 MPa),不同氮素形态的含量、氮代谢关键酶以及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而且根器官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明显大于叶片。表明水稻幼苗中不同氮素形态的含量、氮代谢关键酶以及光合速率与水分胁迫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西南稻区机直播高产杂交籼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探索了机直播模式下丰产优质杂交籼稻养分利用及产量特征。【方法】以15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施氮下机直播对杂交籼稻结实期氮磷钾吸收、转运、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转运量和贡献率与产量及氮肥利用率间的关系。【结果】依据稻谷产量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机直播下,施氮处理与高产、中产、低产3类型品种对结实期各营养器官氮磷钾的累积、转运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且各产量类型下叶片及茎鞘氮磷钾养分间转运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对促进各养分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产量有显著影响;但磷素的转运和贡献率与氮、钾素间的协同性显著降低,对提高氮肥利用率作用不显著。机直播不同产量类型杂交籼稻,施氮处理在产量及结实期养分吸收、转运各指标整体上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且F优498、德香4103和川江优527在高产类型品种中,也具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为本试验筛选出最适机直播的高产氮高效品种。与中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机直播高产品种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结实期养分累积,促进叶、茎鞘中养分转运,尤其能显著提高叶片氮、钾转运量,以及茎鞘钾转运量,进而显著提高钾转运贡献率,提升籽粒中氮、钾所占稻株各养分累积总量比例的主要特征,发挥出氮钾协同转运与利用的耦合效应;同时,在保证一定数量有效穗的前提下,具备较高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是机直播杂交籼稻高产品种另一重要特征。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叶、茎鞘氮、钾转运量以及钾转运贡献率与氮肥利用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保证结实期钾素转运量及贡献率对协同提高机直播杂交籼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作用显著。【结论】与机直播中产、低产类型杂交籼稻品种相比,高产类型品种能显著提高叶片氮、钾转运量,以及茎鞘钾转运量,进而显著提高结实期钾转运贡献率,对协同提高机直播杂交籼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作用显著,是机直播杂交籼稻高产品种主要生理特征;同时,在保证足量有效穗(200×104/hm2)前提下,具备较高每穗粒数(173.0粒)和结实率(89.5%),是机直播杂交籼稻高产品种另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