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近10 a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性状的变化规律,以近10 a来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域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迟,成熟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327 4 d;抽穗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462 5 d;株高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623 2 cm;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635 6 d;灌浆时间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63 4 d。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到0.538 8;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径系数为0.392 8。  相似文献   
52.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1—2015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旱地小麦区试年份的推进,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茎变少,生育期缩短,产量、穗粒数、穗数逐渐提高,千粒质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穗粒数、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53.
洛麦22是利用杂交育种理论,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统计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是一个适应性好的水地小麦新品种。为了做好洛麦22的推广应用,摸索出洛麦22在河南省高产水肥地的产量特性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4.
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验证科学、直观、适用的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更好地指导小麦科学定性,合理用种.以59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2008-2013年度的连续大田春播试验以及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试验,研究了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春播抽穗率、苗穗期、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期生长习性、成熟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55.
优化施肥管理措施,实现洱海流域植烟区农田氮磷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有利于协同提升烤烟的经济、品质和环境效益。通过在不同类型烟田(洱海西部银桥镇和洱海北部三营镇)设置径流收集装置,明确了洱海流域烤烟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在不同处理(不施肥-CK、有机肥-FP、复合肥-C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AI)下烟叶品质、产值、肥料利用率、氮磷养分径流损失量以及土壤无机氮动态等指标,明确协同实现高产出与低径流损失的施肥种类及用量。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烟田径流量与降水量间均有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无机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是硝态氮,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是可溶性磷。与FP处理相比,OAI处理在银桥分别减少总氮、总磷径流流失量42.61%、4.81%,在三营减少总氮、总磷流失量30.17%、25.00%。并且OAI处理在各项经济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上均表现较优,在洱海西部银桥烤烟的产量、产值获得最大值,分别高于FP处理3.61%、12.85%;在洱海北部三营,产量、产值分别高于FP处理4.30%、14.87%。同时,银桥和三营OAI处理成熟期表层土壤(0~20 cm)无机氮残留分别低于FP处理50.39%和15.75%,有效降低养分资源浪费。本试验结果为实现洱海流域植烟区面源污染防治和农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6.
为客观地评价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主要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区试观察记载的大数据性状资料的利用率,探索利用区试性状演变规律促进提高育种性状选择准确率的可能性,为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提供支撑,本研究对2000—2015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历年参试品种汇总的16个表观数量性状进行整理归纳分类,按产量性状、抗逆广适性状、品质性状3个指标性状分类,以区试分组为依据,对旱肥、旱薄两类参试品种性状差异及表现趋势进行比较,并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比较参试品系的一般性状(育种辅助选择的亚性状或间接性状)和目标性状(品种审定直接考察要求达标的性状)相互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比对典型性状因子及其对旱地小麦育种性状选择和评价的作用,为提高优良性状选择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7.
施用不同改土物料后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微生物菌肥应用于改良因长期连作、土壤过度使用等问题的云南省大理州植烟土壤,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此基础上通过选用不同改土物料(祥云管盛有机肥、弥渡国发有机肥、福建三炬固体菌肥、福建三炬液体菌肥)为不同施肥处理,研究其对土壤pH及其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土物料后,植烟土壤pH值表现为先升后降的阶段性变化,至烤烟移栽30 d以后逐渐趋于稳定,而且以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处理上升最为显著;植烟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植烟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之后趋于平稳。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处理,pH值在移栽后15 d高于对照,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时间段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土壤有机质无明显影响;碱解氮在移栽后30、45 d高于对照,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在移栽30 d后施用微生物菌肥的处理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增加了42.7%~53.1%;整个生育期速效磷含量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在移栽后45 d施用液体微生物菌肥达到最大值(22.81 mg/kg);速效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后期生长缓慢,其中,在移栽后15 d施用液体微生物菌肥达到最大值(258.75 mg/kg)。不同处理以液体微生物菌肥对强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固体微生物菌肥次之。施用福建三炬液体微生物菌肥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调节土壤养分变化规律、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的养分供给,从而实现强酸性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小麦新品种洛麦22由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具有高产、广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得到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并已成为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了做好该品种的示范推广,文章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提出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明确烟草田间蛴螬类害虫的种类组成及种群空间分布特点,为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5—2019年,以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烟田为调查点,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烟田中的蛴螬种类组成进行系统调查;利用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函数法计算测定蛴螬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蛴螬类害虫在田间的聚集原因;根据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形成烟田蛴螬混合种群的抽样技术.[结果]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烟田共发现5种蛴螬,隶属于3科5属,其中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是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33.09%和34.96%.蛴螬混合种群在红花大金元烟田中主要以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与密度呈正相关,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均数(λ)分析结果显示λ值均小于2,表明蛴螬在田间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气候、土壤湿度和植株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引起.根据Iwao的m*-m回归方程,建立了不同精度下蛴螬类害虫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当蛴螬防治标准为2头/株时,蛴螬田间的累积虫量高于上限指标(T1)即应采取防治措施.[结论]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烟区红花大金元烟田共有5种蛴螬混合发生,混合种群主要以个体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聚集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以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春播的方法对区试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进行鉴定,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播第二播期条件下,12份新品种鉴定为春性类,春性类品种均全部抽穗,抽穗率为38.5%~95.0%,苗穗期为46~53 d,成熟情况表现为未成熟、基本成熟和接近成熟;83份新品种鉴定为冬性类,大部分品种未抽穗,抽穗率为0~23.9%,成熟情况均表现为未成熟;春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12.6%,冬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87.4%。春播第一播期条件下,所有冬性类品种鉴定为半冬性。春播第三播期条件下,春性类品种中5份品种鉴定为春性,其余7份品种鉴定为弱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