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7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免耕撬窝移栽高产栽培技术4年后,测定0~20 cm土层的速效氮、全氮、有机质、容重和总孔隙度。结果表明,速效氮0~5 cm土层与CK差异小,5~15 cm土层比CK高出40%左右;全氮0~5 cm土层比CK低0.019个百分点,5~10 cm、15~20 cm土层比CK高0.010个百分点左右,10~15 cm土层比CK高0.016个百分点;有机质0~5 cm土层比CK低0.5个百分点,5~20 cm土层比CK高0.2个百分点左右;土壤容重0~10 cm土层低于CK,10~20cm土层则高于CK;0~20 cm土层的总孔隙度逐层降低,0~10 cm土总孔隙度高于CK,10~20 cm土层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2.
川香8108是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育恢复系宇恢8108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香稻不育系川香29A配组育成的优质抗倒香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3.
富庶的成都平原,受益于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但是,由于盆地气候的影响,周年积温低,日照少,加上近年来秋季雨日多,气温下降快的新特点,水稻生产非常需要全生育期适当偏短的品种。优质杂交稻T优8086全生育期平均148.4d,比对照汕优63早熟4.8d。  相似文献   
134.
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川西平原和盆周山区,常年气温偏低,在低温寡日照条件下,籽粒灌浆存在二次灌浆的特征,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品质较差.在现有三系杂交品种资源的利用上,通过杂交配组来降低垩白的研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在长期的栽培研究中,采用合理密度,调节氮、磷、钾比例,水分控制等办法试图寻找一条能较大幅度降低垩白的栽培技术研究,虽经多年努力仍然没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由于垩白粒率较高和垩白度大,降低了整精米率,加工成本较高.如何减少垩白米率和降低米粒的垩白度,提高稻米品质,这个问题的解决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5.
发展丘陵山地农机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陵山地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农机化发展中,缺乏适宜机具行走的道路、土质和水分差异影响机耕、种植结构复杂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农机与农艺的协调性还需要研究配套、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制约机械化生产、农机作业成本高的六大因素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文章提出发展丘区农机化应该坚持“能用优先,效益第一”、从主要作物主要农事环节取得突破、机械技术的研究要有前瞻性等原则.研究提出五条促进丘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实用机具的开发、加强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农机农艺结合进行研发、加强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6.
三种新虫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四川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水稻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夺取水稻丰收的关键技术之一。水稻病虫害如不能及时防治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在近年的水稻生产中,全省发生严重的病虫害有稻蓟马、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局部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有稻苞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雌稻粒黑粉病等。在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同下,去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结合今年笔者对成都平原水稻生产的实践认为,新近发生并有逐年扩大之势的3种新虫害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7.
水稻机插秧可以节省秧田、水、肥、药、人工,具有节本高效的特点,但在成都平原未能得到有效推广.笔者认为,大田小户制约应用、插秧机利用率低、机插秧技术与现有熟制的矛盾以及机插秧育秧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因素制约了机插秧发展,并提出了促进机插秧推广应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8.
为了稳定和提高李子生产的效益,选用富硒有机肥进行富硒李子的生产技术研究。试验选用长沙隆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富硒液体肥,在李子生长的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用量的富硒有机肥,测定成熟期李子中的富硒效果,结果表明:在膨果期(果子5 mm)时,用富硒有机肥3000 mL/hm2兑水450 kg均匀喷施李子树的全株叶片。成熟李子果肉中的硒含量可以富集到0.0255~0.0296 mg/kg,达到国家富硒水果的标准。同时,还可以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改善果型,提高商品性。具体的施用方法为:在膨果期(果子5 mm)时,用富硒有机肥1500 mL/hm2兑水450 kg均匀喷施李子树的全株叶片。间隔15日后再喷施1次。通过应用该方法生产富硒李子,可以稳定和提高李子生产效益的提高,促进丘陵区、山区等李子产区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9.
硒肥喷施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系杂交水稻Ⅱ优7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硒肥叶面喷施时期试验,研究硒肥适宜的喷施时期。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硒肥的适宜喷施时期是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和齐穗后6 d左右;喷施硒肥促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结实率的提高;喷施硒肥生产富硒稻米能使农民种稻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0.
为明确成都平原水稻直播技术的适宜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杂交籼稻‘德香4103’和常规籼稻‘金农丝苗’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调查测定了直播、机插秧及人工移栽等3 种栽培方式的生育期、分蘖成穗、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栽培方式间产量的差异与品种有关,杂交籼稻品种直播产量与人工移栽产量相当,高于机插秧;常规籼稻直播产量最高,机插其次,人工移栽最低。此外,直播稻群体数量增长最快,成穗以主茎和一次低位分蘖为主,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稻群体规模大,采用常规籼稻直播更有利于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依靠穗数优势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