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6篇
  29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立式尼龙网沙障周围风沙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沙障影响下的风沙运动规律,明晰不同情况高立式尼龙网沙障周围的风速变化和积沙分布,补充野外试验数据不足的问题。该研究以磴口-乌斯太的穿沙公路为研究背景,基于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障排数量、沙障高度及入口风速下高立式尼龙网沙障周围的风速和积沙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野外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情况高立式沙障沿水平方向的流场形式均以"V"和"W"型存在,而高立式沙障背风侧垂直方向的风速廓线形式主要以"S"型为主;风速为8 m/s,相邻障排间距为3 m条件下,分析不同障排数量对风沙运动的影响发现,单排、双排和三排高立式沙障的防护范围分别为第一排沙障至其后的6、13和20 m处,随沙障排数的增加总积沙量呈现递增趋势;风速为10 m/s,双排沙障间距8 m条件下分析沙障高度对风沙运动的影响发现,60、100、120和150 cm高立式沙障的水平流场分层点分别为0.8、1.2、1.5和2.0 m;沙障高度150 cm,双排沙障间距20 m条件下分析入口风速对风沙运动的影响发现,当风速增至15 m/s以上时,150 cm的双排沙障背风侧基本上无积沙分布,高立式沙障逐渐失去了防护作用。经野外验证真实值与模拟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18 %,最小相对误差为1.32 %,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该研究成果较好地反映了高立式沙障周围的风沙运动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2.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造成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危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原因,探讨了额济纳绿洲水资源缺乏、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生态问题的现状,从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畜牧业建设、植被保护4个方面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合理评价当地土壤结构和科学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赤峰市敖汉旗风沙土区主要林分类型(小叶杨、沙棘、山杏、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不同林分类型0~10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机械组成(黏粒、粉粒及砂粒)。[结果]对于同种林分类型,不同土层中黏粒、粉粒、砂砾所占比例不同,但粒径组成均表现为黏粒粉粒砂砾,且各粒径组成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对于不同林分类型,0~100 cm土层中黏粒、粉粒、砂砾所占比例不同。小叶杨林分土壤中黏粒、粉粒所占比例最小,砂砾所占比例最大。[结论]油松林分更有利于地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4.
以内蒙古砒砂岩区13年生的平茬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根管技术对4—10月份沙棘林地0~100 cm土层深度的沙棘细根现存量(DRL)动态进行了观测,并对其细根现存量季节分布特征与周围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岭回归诊断各环境因子之间的多重共线问题,并构建沙棘细根现存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①平茬沙棘DRL在土层深度0~30 cm分布较为集中,且在7、8月份达峰值.②各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率对沙棘DRL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空气相对湿度,而空气温度对DRL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5.
<正>分析论述梯田的径流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同时存在着许多与水分、土壤和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  相似文献   
46.
嘉定昔日是全国食用菌三基地县之一,在上海市它还以食用菌半壁江山著称。然而近年来却年年滑坡,食用菌种植面积从最高峰的1989年200万m~2降至1993年的57万m~2,蘑菇、香菇产量从10345t下降至3156.4t,降幅达70%,人们不禁要问,我区食用菌生产怎么了? 食用菌曾经是嘉定农村副业生产的骨干项目、农副产品出口的拳头商品,应当说食用菌生产综合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从经济效益看,全区1989年食用菌  相似文献   
47.
48.
三川河流域属于国家8个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随着治理的进展和农林牧业的发展,对耕地土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流域内不同耕地土壤肥力调查与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评价了不同类型农耕地的肥力状况,并划分了农地的类型,为不同类型农地土壤肥力的调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我国梯田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梯田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梯田的出现,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进步。梯田修筑历史悠久,而且普遍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地少人多的山丘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修筑梯田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已经出现了雏形的梯田””。我国的梯田,以数量多、修筑的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它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梯田的雏形期、梯田的形成期、梯田建设与治山治水的结合期、梯田工程体系的发展完善期。 一、梯田的雏形期(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前后),这一时期以便于耕作和保水保肥、增加产量的小面积区田形成为标志,并且已经注意到了修筑山地池塘,以收集径流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50.
为筛选出适宜海盐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农10Y06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抗病性好,可进一步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