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美国农业生物灾害损失严重,每年仅因外来有害生物引发的损失约1370亿美元.化学防治虽然可以迅速、高效防治治病虫害,但同时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且环境代价高,难以实现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对Bt毒素(CryIAc)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北方棉区大面积暴发成灾,化学防治成本逐年增加,化学防治措施险些失控,造成棉花生产严重滑坡,大大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在此紧要关头,我国成功培育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它对我国棉花生产无疑是雪中送碳,但是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示范与推广,它同化学农药一样,也同样会面临抗性问题.针对生产上可能出现的问题,1996-1997年笔者开展了棉铃虫对Bt毒素敏感性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对Bt毒蛋白(Cry1 Ac)抗性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 997~2000年,用含Bt毒蛋白(Cry1Ac)的人工饲料对来自本所试验棉田的棉铃虫经过室内21代中16代次的筛选,筛选后F19代LC50值(4.3646g@L1)比筛选前F2代LC50值(0.2972 g@L-1)提高了14.7倍.试验还发现雌性棉铃虫对Bt毒蛋白的敏感性大于雄性.对Bt毒蛋白抗性品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其不同菌系(商品制剂Dipel和Xentari)的剂量-死亡率回归线,发现Bt毒蛋白抗性品系与其不同菌系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4.
北疆不同类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北疆棉田不同邻作、灌溉方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的邻作方式能改变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邻作小麦增加棉田天敌种类,邻作玉米增加棉田天敌个体数,对棉田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邻作西红柿作用相对较弱,生产上应充分利用邻作小麦和玉米的有利作用。2003年滴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0.7250)和均匀度(0.2111)均大于沟灌棉田(0.1924、0.0605),群落更稳定;不同年份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大,说明气候因素是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转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Bt+CpTI)棉对棉苗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室内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对两种棉蚜天敌的生物学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单作转基因棉田棉蚜发生期比麦套棉田提前5天左右,发生数量是麦套棉田的1.6倍,表明麦棉套作可有效的控制苗蚜的为害.室内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用Bt棉处理的的棉蚜的捕食量比对照增加22.0%,棉蚜茧蜂对用Bt棉处理的棉蚜的寄主率降低23.5%.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技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入WTO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客观分析入世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运用WTO的"绿箱"政策,支持发展农技推广事业,为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技推广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8.
埃及棉花害虫主要有蝼蛄、小地老虎、棉蚜、棉蓟马、棉叶螨、海灰翅夜蛾、红铃虫、金刚钻和棉铃虫。其中海灰翅夜蛾和红铃虫为两大毁灭性害虫,每年因各种虫害造成皮棉损失高达15%以上。 长期以来,埃及棉花害虫防治多以化学农药为主,全国每年农药进口总量的80%用  相似文献   
19.
4种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1号)对昆虫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双价 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但与常规棉常规施药田差异显著;转双价基因 棉田昆虫群落的物种数(50种)与常规棉田(50种)和转Bt基因棉田(53种)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常规棉常规 施药田(44种);转双价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的个体总数和相对丰盛度与其他棉田无明显差异;转双价基因棉和转Bt 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物种数的时空动态无明显影响,而常规药物防治对棉田物种数的时空动态分布影响较大;棉铃 虫已不是转双价基因棉田和转Bt基因棉田的优势害虫,但仍然是常规棉田和常规棉常规施药田的优势害虫。  相似文献   
20.
北方棉铃虫暴发成灾原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是一种世界性的大害虫,我国南北棉区均有分布,常年北方棉区发生为害较南方棉区重。50年代及60年代初,除个别年份外,一般发生为害较轻。北方棉区自1964年、南方棉区自1970年有明显加重趋势,1970~1972年持续3年全国棉区大发生;1978年南方赣、浙两省大发生;1990年北方冀、鲁、豫三省大发生。1992年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