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36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42.
丛枝菌根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内生菌根,它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植物抗旱性:通过菌丝增加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改善植物的磷营养及其他矿质元素营养;能显著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干旱条件下降低植株叶片水势、永久凋萎点、叶片饱和亏、气孔阻力和恢复时间;改变激素平衡。  相似文献   
43.
在总结水耕人为土土系划分指标选取原则及依据的基础上,以成都平原10个典型土样为例,详细阐述了指标选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特征响应时间、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及定性分析等方法相结合,确定出土系划分的指标有土体构型、质地、粘砂比(表层),所选指标能很好地将水耕人为土划分开来,并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4.
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30,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杂交原种秋华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华×平30。【方法】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S-14为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供体亲本,以中国优秀常规蚕品种白云为受体亲本,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导入方法,把S-14的有关性别控制基因导入到白云体内。【结果】经省级鉴定该杂交种雄蚕率达99.8%,生命力强健,茧丝质优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种提高26.11%,综合经济效益较常规蚕品种提高26.63%。【结论】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桑蚕新品种审定,是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实践表明雄蚕品种深受蚕和农丝厂欢迎,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土壤中的铝元素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而硅则是许多植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研究硅铝配施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肥施用浓度为1.34 g·kg-1和硅肥施用浓度为0.10 g·kg-1时,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交互效应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25.50%和3.18%;当铝肥施用浓度为1.34 g·kg-1和硅肥施用浓度为0.40 g·kg-1时,茶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交互效应最高,达到理论最高值,平均含量分别为2.46%和2.79%.  相似文献   
46.
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空间扩展强度理论对县域建设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和空间扩展速度进行分析,观测其建设用地类型变化规律,可对未来县域建设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信息熵基本原理,结合均衡度、优势度和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理论,对四川盆地西部2县--崇州和天全在2个时期内的建设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和扩展速度进行分析:(1)2000年2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均衡度较1996年有所增加,土地趋于多样化利用.(2)2县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强度的不同反映了区位、地形地貌、工商业发展程度等因素的重要作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均衡度、优势度和空间扩展强度能综合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这对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以瀑布沟水库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海拔、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LULC)、地形与时间为影响因子,对消落带0—40cm土壤进行采样。采样时间分别为2017年4月25日、2017年7月5日和2018年4月25日,从时间上探讨了消落带雨热同期的夏季与1年轮回对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落带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消落带低海拔地区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于高海拔地区。(3)消落带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平均值大小为淤泥>草地>旱地>裸地。(4)消落带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地形因子LS值呈反比。(5)夏季采集的土壤样本全氮与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2次4月采集的样本。从时间和空间上解释瀑布沟消落带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的分布特征,为瀑布沟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成都平原主要水耕人为土为例,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典型采样、土壤详查、环境调查和室内理化分析,按照土系划分指标的稳定性、差异性、主导性及综合性等原则,对样区水耕人为土的土系进行了具体划分研究。  相似文献   
49.
四川省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是提升土地整理成效的关键环节,构建一种适用于四川省不同整治方向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于土地整理项目验收、指导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四川省五大土地整治工程类型区中的4个重点项目区中,选取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运用IPOE评价框架,从投入、过程、产出、结果 4个维度入手,建立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分析法建立物元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1)分属4个不同类型区的苍溪县、洪雅县、古蔺县和盐源县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水平分别为:优秀、优秀、优秀、较差,对应等级的综合关联度为:0.214 0、0.316 4、0.401 8、?1.914 9。2)运用逻辑模型评价框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符合综合绩效理念,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进行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物元分析法适用于不同整治方向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简单全面而且能够体现不同整治重点的分异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省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较符合项目实际,具有一定适宜性。3)四川省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从宏、微观两方面入手,继续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50.
针对大城市郊区,人口多、耕地少、国家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大的现状,如何利用有限土地后备资源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以保证实现当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这是当前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以地处中国西部的成都市郊县——郫县为例,结合郫县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占补平衡状况,分析了2002~2015年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系,提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与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