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松嫩平原西部风砂土区大豆籽粒产量与氮肥、磷肥、钾肥、锌肥、钼肥五因素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肥料反应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总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寻求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得出风沙土区大豆高产栽培措施为:N:101 9~113 8kg/hm2、P2O5:112 0~119 8kg/hm2、K2O:108 6~112 9kg/hm2、Zn:73 9~86 1g/hm2、Mo:102 0~114 4g/hm2。  相似文献   
42.
通过不同的试验设计 ,三年间对风沙土进行秸秆等有机物料培肥 ,研究其结合态腐殖质中富里酸与胡敏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的有机物料培肥均能提高风沙土松结态、稳结态富里酸的含量 ,处理间胡敏酸含量的变化不十分明显 ,但胡敏酸与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的比值 ,随着培肥年限的增加 ,与 CK处理比较 ,有降低的趋势。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中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 ,与 CK处理比较 ,也呈降低趋势。经统计分析表明 ,以处理低量麦秸 +泥炭全肥 +泥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3.
通过测定长期农牧结合不同培肥年限条件下,彻底改良各活性有机质的含量,探讨不同改良年限处理对活性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农牧结合能够提升各活性有机质的含量,改良15年中逐年增长;改良1~15年中,农牧结合改良对中活性有机质的增加较为敏感.3种活性有机质之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高活性有机质与中活性有机质相关系数为0.981*,高活性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相关系数为0.984*,中活性有机质与活性有机质相关系数为0.954*.3种活性有机质与总有机质的相关性说明,活性有机质虽然区别于总有机质,但又与总有机质紧密相连,它们是土壤总有机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4.
以松嫩平原碱化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施用有机肥,对不同种植年限碱化草甸土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的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较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1mm)含量减少,而0.25~0.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各粒级碱化草甸土有机碳平均含量呈增加趋势。2~5mm粒级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最高,随粒级的减小,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0.25~0.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种植4a后,碱化草甸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开始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46.
以黑龙江省肇州县碳酸盐草甸土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以及水资源缺乏等情况,开展基于水盐调控的盐碱旱地生产适宜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滴灌量设5个处理;根据不同的滴灌时期设6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总结节水灌溉的最优模式,实现盐碱旱地土壤质量与生产力的提升,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改良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保护性耕作对黑钙土水分及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黑龙江省兰西县黑钙土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免耕、秸秆覆盖3种耕作处理下,研究了玉米田不同深度下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水分,以20 cm土层内效果明显.3种耕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秸秆覆盖处理增加水分的效果最好,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免耕处理,保护性耕作对增加20 cm以...  相似文献   
48.
施氮对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使玉米产量提高,与对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处理使玉米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植株中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均与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用植株中硝态氮含量作为预测植株吸氮量及生物量的参考,为指导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不同水肥管理技术对北五味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配方施肥、草炭、滴灌、叶面肥等处理和土壤中不同组分有机质对五味子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不同水肥管理技术对五味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提高胡敏酸和富里酸作用显著,不同施肥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草炭处理效果极显著;胡敏素含量,只有草炭处理与对照处理达到差异显著,这与草炭处理本身含有胡敏素有关;各个处理的高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均与对照处理达到显著差异,配方施肥和普通施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滴灌处理的值最大。由上述结论可知,除高活性有机质外,草炭处理对于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作用明显好于其他处理,而配方施肥与普通施肥对于有各种有机质组分开的提高差异不显著。随着土壤中胡敏酸、富里酸和高活性有机质的增加,五味子产量逐渐增大呈现出正向关联且显著相关,可知上述几种有机质均有利于五味子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结果]与单作相比大豆/玉米混作在0.05水平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土壤无机氮养分的含量。土壤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的动态变化是前期低,中期高,后期又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呈在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无机氮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和土壤无机氮与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未达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玉米混作模式的发展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